对于新手爸爸妈妈来说,照顾新生宝宝的压力不小,有些状况看起来好像正常,但又好像有点怪怪的,该不该抱去给医生看看呢?想必新手爸妈经常有这种纠结的情绪。事实上,新生儿的确有些“异于常人”的生理现象,请爸爸妈妈们不要太惊慌。
新生儿常见特殊现象
1生理性脱水新生儿生理性脱水是必经过程,即宝宝出生后第一个星期会有体重下降的现象,这是因新生儿刚脱离羊水,处于水肿的状态,需要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而造成体重逐渐减轻,足月新生儿的减少幅度大约5~7%。但自第七天起,体重多开始慢慢回升,通常在喂食正常的情况下,宝宝的重量一天约可增加20到30克。
宝宝体重每天都有变化,可从宝宝的尿量、颜色与更换尿布次数观察,出生后的前五天,每多一天要多加一片尿布;五天后,每天约换上六片至八片的尿布,换下的尿布要有重量感、尿液颜色清淡。
2新生儿黄疸东方人体质易有黄疸,属于常见生理现象。宝宝脱离母体,但肝脏功能还不够成熟,当胆红素制造量太多,代谢过程出问题,或者无法顺利排出时,就会出现黄疸。胆红素过高虽会引起黄疸,但胆红素也是一种抗氧化物质,近期有研究指出,认为黄疸可能具有保护如代谢慢性疾病的功能。
3假性月经少数女婴在出生一周左右,会从阴道流出红色分泌物,这称为“假性月经”,这是体内还残留着母亲的荷尔蒙所致。有的则是半透明白色分泌物渗出,如同成年女性的白带,通常几天后就会消失,父母不需太紧张,只要清理干净即可。
4脐带延迟掉落每个宝宝脐带掉落的时间不一样,快约一周,慢则三周,只要确定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有不正常分泌物即可。
5肢体蜷曲胎儿待在子宫一段时间,无法完全伸展四肢,出生后,仍因习惯母体内的姿势而维持肢体蜷曲的状态,属于正常现象。
6肌肉抽动父母常会观察到新生儿有局部肌肉抽动的情形,尤其是在打开包巾时,可见手脚轻微颤动现象,这是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所致。通常父母以手握住新生儿肢体颤动处,颤动就会停止,只要颤动时间短(约一两秒),未合并吸吮异常、眼睛上吊,并不需担心。
7新生儿毒性红斑新生儿毒性红斑多在宝宝出生后两三天至一星期内出现,好发于躯体、头部,为红色的疹子,但此类红斑良性无害,并不需要特别治疗,即会自行消退。
8粟粒疹粟粒疹为黄白色毛囊皮脂腺表皮囊肿,为皮脂腺阻塞所引起,常见生长位置以鼻头、脸颊、额头居多,由于受母亲荷尔蒙的影响,导致皮脂腺增生与阻塞而长出斑疹。待汗腺发育完全,斑疹就会消失。
9蒙古斑常见于黄种人身上的蒙古斑,是皮肤的黑色素密集所引起,多在臀部及背部可见青紫色斑块。蒙古斑是一种良性胎记,多在六七岁时消失。
10血管瘤血管瘤是微血管的先天性扩张或增生所致,有一半以上新生儿的眼睑、鼻翼和后颈部常可见到平坦、暗粉红色的斑点或斑块,这是“焰色斑”,多于一岁前消失。另一种称为“草莓斑”,较为隆起且呈鲜红色、外表似草莓样,出生时较不明显,约在两个月内出现,大部分在九岁前会消退。
11脂溢性皮炎六个月内的婴幼儿常有此状况:在眉间、发际或脸上经常可见黄色油性分泌物,父母不免担心,但看宝宝吃好、睡好,又似乎没什么问题。这是脂溢性皮炎,在有较多毛囊分布之处,如头皮、眉毛,不时聚积脱屑或黄色结痂,通常会自然痊愈,不需特别处理。
12尿布疹新生儿的皮肤娇嫩,臀部容易受到尿液或粪便的刺激物质影响而有“红屁股”,若又没有勤换尿布的话,往往演变为尿布疹。因此,务必要帮宝宝勤换尿布。每次清洁屁屁后,在包尿布前一定要抹上一层嫩肤膏,以发挥隔离效果。
13鼻塞与痰音父母经常可听到新生儿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好像是鼻子塞住,又好像是喉咙有痰的感觉,总怀疑宝宝是否感冒了?
其实,婴儿鼻翼较塌且扁平、鼻孔又较小,呼吸道也较狭窄,若鼻腔内有分泌物时,很容易造成阻塞而发出痰音。加上婴儿对外界冷空气亦较为敏感,尤其是早晨或睡醒时,鼻腔分泌物会较多,鼻塞及呼吸有杂音的现象便会更为明显。
14吐溢奶或胃食道逆流新生儿多少会有溢奶或吐奶情形,由于新生儿的胃贲门括约肌发育较不成熟,使食物容易逆流回到食道,可能是由嘴角溢出(溢奶),或有些用力地把喝下去的奶喷出(吐奶),通常吐溢出的都只是奶水。
母乳宝宝最好直接亲喂,若用奶瓶喂宝宝喝奶,奶瓶应与鼻、嘴保持垂直,让奶液充满整个奶嘴,避免宝宝喝入太多空气而导致吐溢奶;喂奶后,直立抱宝宝拍背约半小时以改善状况。
15哭闹不安刚出生的宝宝每天就是吃喝拉撒睡,至于哭泣,则是与外界沟通的语言,因此,父母面对宝宝的哭闹,需要多一点耐心,了解宝宝的需求并适时给予满足。
致使宝宝哭泣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单纯如尿布湿或便便了、饿了、胀气、便秘,甚至只是想撒娇;复杂的原因则可能是肠胃炎、肠套叠、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症、尿布疹、蚊虫咬伤、长牙等。**文章和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