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的睡眠是很重要的,促进身高增长的关键激素——生长激素在睡眠的时候比在清醒的时候分泌的量多三倍,同时,睡眠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免疫和消化功能完善等等。既然睡眠对宝宝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帮宝宝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NEOUGHSLEEP食物可以促进睡眠,预防饥饿所致的半夜觉醒。但是有些食物过敏,也可以干扰睡眠,引起肚子不舒服、肠绞痛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影响昼夜节律的形成,因此,生活应有规律、有制度。
一般孩子在6月龄后,夜间就可以不再吃奶,要尽量不喂夜奶以培养孩子连续睡眠、充足的深睡眠。食欲较差的孩子容易出现睡眠问题,所以夜间必要时可以给一顿奶,夜里不要空腹,可以逐步增加白天的进食量,从而逐渐断掉夜奶。新生儿时要按需哺乳,但以后要逐渐形成规律,到了三四个月以后,要定时喂奶。固定喂奶的过程中和体内的生物钟同步,昼夜节律容易建立。
NEOUGHSLEEP婴儿早期昼夜节律不明显,很难固定就寝时间。自婴儿3~5个月起,睡眠逐渐规律,应固定就寝时间,一般晚7:30~8:30较合适,避免超过9点睡觉。不提倡过早上床,以免入睡困难或因早睡而导致晨醒。
睡前活动的目的是助孩子学会睡眠,顺利完成整个夜间连续睡眠;帮助孩子区分睡觉时间和白天时间,可以从孩子满6周到8周开始。如睡觉前需要洗脸或洗澡、换上睡衣、讲故事等,每天活动的内容基本保持一致、安排有条理;共同度过一段“愉快时光”;活动时间尽量控制在20~25分钟内,即简短又温馨。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孩子处于较安静的状态。对于大年龄的孩子,一张生动活泼的睡眠图更有利于孩子的睡眠。
NEOUGHSLEEP自我平静是婴幼儿学会从觉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的基本前提。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习获得的。在婴儿早期,当父母感觉到孩子有不愉快的信号时,会采取一定的策略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婴儿早期父母要感觉到孩子想睡觉时,马上要开始准备走睡眠的程序,先放到床上,培养他自己独立入睡。如果孩子小时候实在离不了成年人,可以陪在旁边,尽量不要安慰,入睡困难时,可以轻轻的抚摸着孩子,或者握着他的小手,不要拍,不要摇,他会学会平静下来自动入睡,甚至不用成人陪。如果孩子从婴儿时期成人就抱着摇晃,孩子以后入睡时不能学会自我平静,不会自动入睡,这样不仅对孩子不利,对成年人也是很大的负担。孩子学会自动入睡后,夜里醒来时他也会自已再次入睡。儿童逐步掌握了许多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的方法,父母的参与应越来越少。只有这样,当他缺乏父母的安慰和保护、心情不愉快时,他才能重新获得内心的稳定。
儿童在学习自我平静的过程中,往往希望借助于某种安慰,“安慰物”如奶瓶、奶嘴、毛巾等,“安慰行为”如拍抱、摇晃等。如果“安慰物”和“安慰行为”影响孩子成长发育或对成人存在干扰,要改变这种习惯。例如,孩子要是用嘴啃着、叼着、拽着东西,对孩子口腔发育不利,可以让他搂抱着如小抱枕等物作为安慰。如果安慰物一定是揪着妈妈的头发或其他部位,也要给予纠正。
小编团队:
审核:王乾
编辑:常少超
供稿:黄丽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