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生儿睡眠 > 新生儿诊断 > 正文 > 正文

精华哄宝宝安睡有妙招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5/2 14:52:50

宝宝的睡眠问题一直是麻麻所有提问中最多的问题之一,今天就给小伙伴们全面解决之!

不同年龄段宝宝的睡眠时间需求

在正式开始安睡计划之前,你有非常必要了解以下有关0~3岁宝宝睡眠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判断出究竟是宝宝的睡眠出了问题,还是你的要求太高?

新生儿期

新生儿没有白天和夜晚的概念,他们通常会一口气睡上2~4小时,然后在饥肠辘辘时醒来。大约从6周开始,宝宝的夜间睡眠时间开始逐渐延长。

3月龄左右

白天的睡眠开始变得规律,常有3次小睡,每天睡眠时间约15小时,其中夜间睡眠时间约9小时。

6月龄左右

每天睡眠时间约14~15小时,白天常有2次小睡,每次约2小时。

9月龄前后

每天睡眠时间约14小时,白天2次小睡的时间略有减少

1~2岁

每天睡眠时间约13~14小时,大部分1岁多的宝宝不再有白天清晨的小睡,夜间睡眠时间约11小时。

2~3岁

每天睡眠时间约12~13小时,白天午后通常还有1次小睡。

3~4岁

每天睡眠时间约11~12小时,午后小睡越来越少直至不再需要。

宝宝怎么睡才充足?

从日常行为可看出睡眠是否足够

睡眠时间长并不等于睡眠足够,但睡眠时数是一个观察入门指标。如果孩子的睡眠时间,比平均数值少了一、两个小时以上,就应该找出原因去改善它。

那么,爸妈该怎么样判断呢?

除了了解不同年龄的睡眠时数之外(上帖),更要观察孩子的睡眠型态,以及情绪反应和学习状况,如果孩子睡眠不足,就容易闹情绪、发脾气、唱反调,没办法和别人合作,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会因为难以专心而变差。所以,只要孩子是开心或安定地醒来,不显得疲倦、烦躁,言行举动和平常一样稳定,就表示他的睡眠是足够的。

0?6岁孩子的睡眠长度与型态

新生儿:睡睡醒醒是生理常态

新生儿每天的睡眠时间长达16?18个小时,但每一段睡眠都不长,全天不分日夜大约有六或七个睡眠时段,平均分布在24小时当中,短一点才20分钟,最长可能5?6个小时,平均为2?3个小时左右。

0?1岁:半岁之后可一觉到天亮

当宝宝的脑神经发育逐渐成熟,每一段睡眠就会延长,睡眠时间也会慢慢转移到晚上。3个月大的宝宝,一天的睡眠分成约四、五段,其中2/3都在晚上,70%的孩子可以在十一、二点之后,持续睡5?6个小时,直到天亮喝奶。绝大部分的宝宝到了6个月大都可以一觉到天亮。通常也会在上、下午各小睡一次,每次1?2小时。

1?3岁:日夜作息逐渐稳定

1岁以上的宝宝夜晚睡眠时间减少到约12小时,小睡时间与次数也调整;2岁以后,只需午睡一次,白天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

3?6岁:白天忙着玩耍不想休息

有一些3岁孩子会不想午睡,大部分孩子在4岁以后,白天也不太会睡觉。但研究发现,小睡有助于孩子维持下一个清醒时段的专注力,所以还是要鼓励孩子适度小睡,头脑才会更清晰。

小宝宝睡觉不踏实的真相

一、宝宝为何频繁夜醒?

原因一:因饥饿夜醒

因饥饿夜醒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也是大部分宝宝夜醒的主要原因。通常,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睡眠时间会稍微长一点,因为母乳较奶粉更容易被消化,但总体来说,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的宝宝睡眠模式大同小异。因为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新生儿期间,低体重和早产宝宝因饥饿醒的频率会比一般宝宝多;6月龄左右的宝宝大约每晚会因饥饿夜醒2~3次,9月龄左右的宝宝大约每晚还会因饥饿夜醒1~2次,甚至到18月龄,他还需要在夜间睡眠前吃一些东西。因饥饿夜醒的宝宝,只要吃饱了就会重新睡去。与此类似,尿布湿了、太热了或太冷了......只要去除让宝宝生理上不舒服的因素,宝宝就会满意地睡去。

原因二:他确实需要安慰

宝宝睡眠周期短,浅睡眠比深睡眠时间要多,而且当他从深睡眠转换到浅睡眠时,还没“学会”如何让自己重新入睡,所以确实需要妈妈的安抚,这就意味着大人的睡眠也不得不时常中断,这也是正常的。不过,幸运的是,大部分宝宝到学龄前期基本能学会让自己重新入睡。

二、宝宝为何入睡困难

原因一:过度疲倦也会造成入睡困难

因过度疲倦反而入睡困难,这点并不难理解。尽量维持宝宝正常的作息时间,新手妈妈可能会因为没有察觉到宝宝犯困,而错过了宝宝的入睡时间,宝宝犯困的信号有:揉眼睛、拉耳朵、打哈欠、出现淡淡的黑眼圈,对任何事物都没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焦躁不安。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示:过度疲倦的儿童之所以表现得兴奋、易怒、急躁、难以入睡,是因为体内的化学物质在对抗疲劳。缺乏睡眠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清醒,积累的疲倦会使孩子总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无法放松。

不一定玩了什么,醒久了就会疲劳,对于婴儿来说越缺觉越是敏感度高,睡不实。可能看起来很精神很兴奋,但是要记住很可能是假象。兴奋由于过度疲劳引起,不要认为是不想睡。家长一定要及时哄睡。

原因二:浅睡眠决定了宝宝一放下就醒

很多小宝宝的父母都有类似这样的经历,因为当你放下宝宝时,他还处在浅睡眠阶段。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你通常需要等到宝宝进入深睡眠后,也就是要等到宝宝的四肢软下来,才容易把他放下。或者你在一开始就要做到,在宝宝即将睡着但还没完全睡着时把他放到床上去,让他学会在床上入睡,这样你就可以避免当他长成大宝宝了还要继续抱着哄睡的问题。

大宝宝睡觉不省心的真相

1、宝宝不肯入睡,因为眷恋白天的精彩,恐惧黑夜的危险;

宝宝逐渐长大,他开始不甘心入睡,担心睡觉会让他错过一些精彩的事,可以向孩子解释夜晚与白天的生物节律不同,夜晚就是用来睡觉休息的。宝宝开始接触各种来自外界的令人不安的信息,但还无法理解这些危险距离他们很远,甚至非常不现实,应尽量避免让他听到或看到耸人听闻的信息,向孩子解释危险降临的原因和自救办法。如果宝宝害怕“妖怪”,您可以假装抓住那个“妖怪”装进口袋丢出去,或给他一个“能驱赶妖怪的安抚物”,或在房间内洒上“能驱除妖怪的香水”(您常用的香水,但这条不适合哮喘儿),告诉宝宝害怕时要大声呼喊,爸爸妈妈会随时来到身边。您也不妨陪着他入睡,等他熟睡之后再离开。

2、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缺乏固定的睡前程序;

大宝宝应该已经形成了规律的作息时间,当宝宝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他就更有安全感,更容易顺利入睡。因此,尽可能坚持每天晚上在同样的时间段经历同样的睡前程序,即便外出或客人来访亦该如此。如果你家还没有建立入睡程序,那更要抓紧时间开始了。

3、孩子噩梦或夜惊要分别对待;

夜惊可以发生于儿童的任何年龄段,噩梦通常发生于2~3岁后,都属异常睡眠的情况。夜惊通常不会惊醒也没有任何记忆,而噩梦通常伴随惊醒且能生动回忆起梦中的内容,简单说“夜惊吓着别人,噩梦吓着自己”。你只需要为夜惊的宝宝重新整理一下被子,不要吵醒他,可以给他翻个身,整理一下被窝,帮助他继续睡,但一定要去安慰噩梦惊醒的宝宝。

睡眠信号入睡时机

留意孩子的睡眠信号,注意什么时候何时犯困该睡觉,何时容易入睡。哈欠,揉眼睛,眼睛没神,拼命啃手,用力咬,晃头,抓头发,手乱舞,尖叫都有可能是犯困信号,一般醒后一两小时之内就表现出来了。观察对比睡醒、睡前半个小时之内的状态表现,很快就能发现你家宝宝特有的犯困信号。轻微犯困信号(如哈欠等)出现后,一般也不会立即能够哄睡,要有一段过度时间,所以如果宝宝不是长期缺乏睡眠,打哈欠之后不要太紧张,安心去做睡眠准备工作。

晚间睡前兴奋程度(疲劳程度)和入睡难度成正比,和睡醒不久又哭的可能成正比。而且睡得早一般容易睡,而且不会降低睡眠时长。不要白天故意让孩子少睡借以提高晚上的睡觉时长,会起反作用。晚间入睡不久,不一会大哭,给了奶就安静继续睡了,不是没吃饱,不是缺钙,可能是疲劳导致神经太兴奋,没有平复。

另外一个磨觉的可能是,在生物钟清醒时段哄睡,这时候宝宝不困,大人误读了信号,导致看起来好像是难以入睡的磨觉。

让小宝宝安睡的策略

1、指导抚养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形成一套固定的睡前程序。

例如每次准备让孩子睡觉前可以播放一首安眠曲,下次睡觉前还播放这首安眠曲,逐渐孩子就会养成安眠曲和睡觉联系的条件反射,以后孩子只要一听到这首安眠曲就会睡眠了。不需要家长摇晃抱着睡觉。不过这种训练需要家长坚持做下去,越小的孩子建立这种条件反射需要的时间越长,但是家长只需要坚持在旁边拍着他入睡就会成功。在孩子入睡期间尽量避免过度的、不必要人为干扰,6~9个月尽量在没有抚养者干预下入睡。夜间醒来的婴幼儿父母不要急于安抚,可能数分钟后他就会安静下来,自行入睡,因为这可能是孩子短暂的觉醒阶段。如果5分钟后仍哭闹抚养者可以安抚他,但是不要抱他,让他知道你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puls.com/xsezd/990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新生儿睡眠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