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造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人生必修课
(读研期间读书笔记07)
GrainRain
读书感悟:这本书虽然名字听着感觉会让人第一反应“这又是心灵鸡汤?”
读完这本书,内心已经有了一个否定的答案,这本书是一本帮助自我认识,自我探索的书籍。小时候错过的一些心理成长关键期,现在还能意识到问题来慢慢修正。现代社会不仅仅需要身体健身,同样需要心理健身。
完成自我整合、自信、自尊的培养,
表达自己需求,
把握自我成长。
这是这个阶段的我挺需要的一些必修课,读了两遍,把它叶推荐给了身边的朋友,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把这本书也推荐给大家。
书本摘录:
自我的发展就是一个从平衡到失衡,再从失控到重新掌控的过程。
生理基因:决定一个人的身体情况,影响他的健康和终身的生理状况,决定他对什么过敏、有什么肤色、容易患什么疾病,又有什么特殊抵抗能力,等等。
心理基因:则会影响人们对事情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影响行为。简单来说,一个人面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时的各种反应,就是心理基因的表现形式。
心理学可以帮助你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决定,这会真正改变你的人生。
你可以通过本书对自己的心理基因做一次全面扫描,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如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处理情绪的,之后你对自己的处理方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就一目了然了。
真正的掌控其实一般会有以下共同的表现:
第一,真正能掌控人生的人并非事事都要控制在自己手里,而是在事情发生变化时可以从容面对。
第二,真正能掌控人生的人在目标实现受阻时能快速认清事实并灵活调整计划,而不是严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而变得情绪化、不理智,甚至为了一时的意气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第三,对于很多人普遍认为需要高度自律才可以做好的事,真正能掌控人生的人完成得毫不费力,没有内耗,而且很开心、很快乐。
第一章:自我发展
1.1 未来预警:走对当前每一步,未来才能不焦虑
很多25~40岁的人都会面临或经历一个问题:泛中年危机
心理学意义上的中年危机一般发生在35~40岁,但是这一危机的潜伏期很长。中年危机的潜伏期一般从25岁起,而其根源在18~25岁。如果在18~25岁打好根基,25~35岁能够稳定发展并自我改变,中年危机会以中年黄金期的面貌出现。
对生活的失控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积少成多的过程
在心理学看来,所有的焦虑都像晴雨表,焦虑在告诉你,你的决定不明智,或者你曾经想逃避的东西重新浮现了。
如果一开始就能掌握一套方法,辨别内心的声音,知道怎样做出决策,就可以避免焦虑的出现。
发展过程会带来很多能力,除了专业能力,还有自主性、能动性、思考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平衡情绪和理智等能力。
有的人确实很努力,他就有可能用勤奋替代思考,变成穷忙,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巧妙的回避问题的方式。有的人会用不断思考而不行动回避问题,也就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些都是在营造“我在努力解决问题”的假象。这些假象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并没有真正帮你找到解决方案。
真正的情绪管理与阶段性成长。
所谓中年危机其实只是一个复习、深化人生经验,准备进入下一人生阶段的过程。
所谓的中年危机,其实就是人在拥有了一定人生经验后,需要进入另一个人生阶段时动荡不安的心理状态。
理解成熟,理解完整,沉淀人生的厚度,这些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对外的突破、圈层的突破,都是质变。
一个人有没有被治愈,其实指的是他是不是有了成熟的人格和成熟的心理状态。
感觉人生失控的根本原因是,想要的东西太多,但能力太低。
“黏附性认同”:指的是很多人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总认为别人说的就是对的,依附于权威。
1.2 成年初显期:一边探索,一边成长
成年初显期这一概念指介乎青少年和成年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虽然通常被定义为20~28岁。
当人们可以把年轻时学到的经验和知识融会成人生智慧的时候,成年的过程就算基本完成。
青春期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整合自己身上的各种特质,明白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适合成为怎样的人,而不再做一个对父母和老师言听计从的孩子。
我们在自我整合的过程中,既要发现自己,又要看到别人,并且在发展自己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社群,与社群成员互相成就。
青春期最重要的事是自我整合。在观察、了解、学习其他榜样的过程中,了解到人不是非黑即白的,再伟大的人也有自己的脾气和短板,再普通的人也有自己不同凡响之处。于是人在这个阶段就慢慢开始探索,接受自己所谓的缺点和独特的优势并将之整合为完整的自我认知。完成了这一整合的人,面对优点不会很骄傲,面对缺点也不会很自卑而无法接纳自己。
这一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再追求完美,认清所有的特点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从上文的描述可以看到,从儿童到青春期的阶段,人们的主要精力都在自己身上。如果把精力称为能量,人们将这时的大部分能量都放在自己身上。这是这一发展阶段应该有的状态。完成青春期阶段的整合后,心理成长就完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完整的自我已经初步成型。此后,人们开始把能量放在和外界的联系上,也就是开始更多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puls.com/xsezd/7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