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用来睡觉,但据最新调查研究显示,中国有超过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凌晨1点后才能入睡。
这令人嗔木结舌的数据背后,不仅是当前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所致,更是长期以来我们对睡眠的忽视。
以前,失眠、睡眠质量差等问题,多出现在老年人或更年期的女性身上,但如今,处在各个年龄段的人,多多少少都存在睡眠不足、质量不好、精神状态不佳等问题。所以,“睡个好觉”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期望。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睡不好是主要原因是睡眠时间不足,进而导致了精神状态不佳,但其实,“睡得久”不等于“睡得好”,因为与睡眠有关的烦恼和精神压力,是无法仅仅通过“对量的确保”来解决的。换句话说,只有在大脑、身体、神经都处于最佳状态时,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睡眠。
那么,究竟该如何实现高质量睡眠?
斯坦福大学自年就开始对此进行研究。从设立世界上首个正式的睡眠研究机构,到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就睡眠障碍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述,再到编写出第一本睡眠医学的教科书,斯坦福大学不仅对睡眠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睡眠研究的鼻祖。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一书正是斯坦福大学近0年来对睡眠研究的成果,这套方法不仅易于理解,同时可操作性也十分强,可以快速帮你提升睡眠质量,让你每天都能睡个好觉。
一、睡眠误区:睡得多等于睡得好吃饭也好,物品也好,工作也好,比起“量”来,“质”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个共识,睡眠也不例外。
很多人经常出现白天犯困、大脑迷糊、起床痛苦等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没睡够”导致的。所以,很多人会利周末的时间补觉,觉得只要睡足了时间,精神就能得到很好的恢复,但其实,你会发现,你越是周末在家昏睡不起,反而越浑身无力、提不起精神,并且它对你下一周的精神状态不会起到任何改善的作用。
这是为什么?这里不得不提出两个基本概念:REM睡眠和非REM睡眠。
REM睡眠指的是虽然在睡觉,但大脑仍然在运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浅睡眠。
与之相对应的是非REM睡眠,即深睡眠,也是真正的高质量睡眠。
如果你将自己调整到了“睡眠模式”,但睡眠过程中,身体和大脑并不处于%的“关机状态”,那么睡眠很难起到让大脑和身体休息的作用。换句话说,即便你睡得再多,但如果始终是REM睡眠状态,那么你的睡眠质量其实是很差的。
所以,睡得多不等于睡得好,如果你想试图通过时间来管理睡眠问题,那么只会让自己陷入无止境的睡眠负债之中。
二、睡眠法则:黄金90分钟在《睡眠革命》一书中,英超曼联御用运动睡眠教练尼克利特尔黑尔斯首都公开了其创造的R90睡眠方案。
以90分钟为一个睡眠周期,成年人只要每天确保4-5个睡眠周期,就可以保持一整天的活力。
斯坦福大学对此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指出:一个睡眠周期的时间为90-分钟,而决定一个人睡眠质量高低的关键是第一个90分钟,也被称为黄金90分钟。
理想的睡眠过程应该是:第一周期为“入睡-非REM睡-REM睡”,第二周期为“REM睡眠-非REM睡眠-REM睡眠”,以此反复,每一周期持续的时间约为90分钟,反复4-5次之后,睡眠逐渐变浅,进入到REM睡眠阶段,然后自然醒来。
由此可见,整个睡眠过程,就是REM睡眠和非REM睡眠的反复交替。由于从第二周期往后,睡眠开始逐渐变浅,所以第一周期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整个睡眠的质量。
简单来说,如果你能在睡觉的最初90分钟内就进入深度睡眠,并且之后能保持正确的睡眠方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会早上起床时很舒服,工作中的表现也会更好。
三、高效睡眠的两个开关:体温和大脑从整个睡眠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睡眠的初始阶段非常重要,据研究显示,健康的人入睡时间不超过10分钟。
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你或许经常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即便感到很疲惫,也很难做到10分钟内入睡。
如果入睡变得困难,那么就很那确保黄金90分钟能顺利进入非REM睡眠,也很难确保整个睡眠的质量。所以,要实现高效睡眠,先要搞定入睡。
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能让人尽快入睡的开关有两个:一是体温;二是大脑。
通过这两个开关,可以让身体和思维切换到“睡眠模式”,从而让你的睡眠发生巨大的变化,顺利到达“睡眠世界的入口”,轻松实现深度睡眠,争夺黄金90分钟。
1、体内温度下降才能保证顺利进入睡眠状态
人的正常体温是6℃,通常一天内的体温变化幅度约为0.7℃。它主要呈现的特点是:白天处于活跃状态时,体温会升高,晚上进入休息时,体温则会下降。所以,要顺利进入睡眠状态,就要让自己的体温降下来。
体温包括了体表温度和体内温度,夜晚睡觉时,所需要降低的是体内温度。所以,你可以在入睡前通过沐浴、足浴、温室调节的方式帮自己“降温”。
首先,你可以在入睡前90分钟沐浴。实验表现,在40℃的洗澡水中泡15分钟之后,体内温度会上升约0.5℃。比如,你的体内温度平常为6℃,那么沐浴后就会达到6.5℃。体内温度获得暂时性的提高非常重要,因为体内温度具有上升多少就下降多少的特性。所以,通过沐浴可以提高体内温度,就可以在入睡时确保体内温度大幅下降,而这个过程刚好需要90分钟。
其次,你可以通过足浴进行“散热”。如果泡澡和沐浴太花费时间,那么你可以选择足浴。相比于沐浴可以快速提升体内温度,足浴无法做到这点,但足浴可以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热量的释放。简单来说,沐浴是利用“升温后降温”的原理的帮助人降低体温,足浴则是直接帮助人散发热量。
最后,你需要设置好室内温度,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很多时候,让我们辗转反侧的不是烦心事和糟糕的床具,而是室内温度太不适宜。室内温度一旦过高,人就容易出汗,会释放很多热量,而入睡后体温本身会自然下降,这就很容易导致感冒。而室内温度过低,会导致血液循环不佳,热量得不到释放,从而难以入睡。所以,将室内温度控制在让自己感到舒服的范围内很重要,因为外界的环境同样会影响我们的体内温度,从而影响整个睡眠的过程。
2、放空大脑才能安然入睡
如果你遇到了心事,或者一直工作到临睡前,或者玩游戏、追剧,那么即便你为自己调整了理想的体温状态,也很难入睡,因为你的大脑仍然处于兴奋状态。所以,不论环境变得有多好,只要大脑没有停下来,就无法入睡。
放空大脑有一个简单的法则:单调法则,即尽量营造单调乏味的环境或状态。因为处在单调的状况下,大脑不需要做任何思考,同时会觉得无聊,容易犯困。比如,睡前最好不要做动脑的活动。只有让大脑感到单调,它才能彻底被放空,从而渐渐进入睡眠状态。
四、终极清醒的两个开关:光和体温提高睡眠质量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的睡个好觉,而是为了给白天提供充沛的精力和足够的能量,所以,“睡眠”和“清醒”是一个组合,两者只有实现了良性循环,才算有意义。
如果把人看作是一台机器,那么睡觉时,需要按下睡眠开关,而起床时则需要按下清醒开关。
据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最为关键的清醒开关有两个:一是光;二是体温。
1、早起时最好让自然光线照射
光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造就了“早、中、晚”以及一年四季的变化,还影响了我们体内的节律。比如,当太阳升起,阳光照进卧室,洒在你的脸上时,你就会不由自主地醒来。相反,晚上睡觉,只有把灯关掉,让室内的光线暗下来,才更容易入睡。
所以,足够的光线可以有效唤醒沉睡的大脑,你最好能养成早上晒太阳的习惯,哪怕只有几分钟,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人变得清醒。
2、在清醒状态下提高体温
体温主要受昼夜节律的影响,睡觉时我们的体温会下降,而清醒时体温会上升。所以,在清醒状态下提高体温,可以确保实现良好的清醒状态。
比如,可以用冷水洗脸、洗手,因为早晨体内温度处于上升状态,接触冷水可以让体内温度与体表温度的差距缩小,但切忌不要沐浴和泡澡,因为体温上升多少就会下降多少,如果通过沐浴或泡澡让体温快速上升,那么过不了多久,体温就会下降,让人产生绵绵睡意。
总结睡眠,已成为今天越来越多人的“老大难”问题,上到六旬老人,下到十几岁的孩子,似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斯坦福大学作为对睡眠研究的权威机构,经过长达0多年的研究,为我们提出了一套科学且简单易行的睡眠法则,有效帮助我们克服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实现终极清醒。
所以,如果你总感觉入睡困难、睡得不香、精神不,那么不妨尝试和练习这套方法,彻底改变睡眠质量,改变人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