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早产宝宝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病因仍未明确,危险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早产、氧疗。
1.早产、低出生体重
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也就是我们看到物体的感光层。足月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早产儿则不然,他们的视网膜血管容易出现病变,即在玻璃体内异常增殖。这种异常结构一方面阻止了光线到达视网膜,影响了玻璃体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殖组织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的脱离,导致患儿失明。
2.氧疗
为了抢救早产儿的生命,氧气必须使用。氧气本身并没有毒性,主要是新生儿身体对高浓度氧气的过度反应。新生儿身体发育不完善,缺氧、低氧时,视网膜血管会像藤蔓一样向四周生长。当外界给予充足的氧气时,血管就“懒”得生长。一旦停氧,视网膜血管则过度增生,导致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而失明。
3.其他
(1)各种因素所致缺氧、酸中毒(pH﹤7.25)、贫血、输血、高胆红素血症、高钠血症、低血糖、低体温﹤35.6℃、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内出血、败血症、光照、应用黄嘌呤药物等。
(2)β受体阻滞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增加脉络膜血管紧张性,会促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过低会致视网膜血管收缩导致视网膜缺血,最终形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4)母体贫血及多胎儿等。
(5)种族影响,白人发病率高,病情重。
来源:早产儿联盟
-------------------------------------------------------------------
您现在阅读的是来自“长颈鹿和熊猫之家”的文章,欢迎加入我们一起畅聊医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puls.com/xsehl/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