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世界睡眠日
小宝宝的睡眠和清醒周期可能会让父母非常不适应。对于很多妈妈来说,适应宝宝的睡眠,或者说忍受夜间的宝宝,可以说是照顾宝宝最艰难的一件事情。值此“世界睡眠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从英国著名育儿专家被誉为“英国国民奶奶”佩内洛普·兰奇的经典儿童养护指南《DK0-1岁育儿关键期》中摘录了若干重要的新生儿睡眠保健知识,希望能帮助各位新手爸妈告别焦虑,让自己多睡一会儿。
睡眠干扰
在宝宝睡着的时候不用让全家必须保持安静。周围正常的声音和繁忙的活动不会打扰到宝宝的睡眠,但如果所有人都因为他睡着了而蹑手蹑脚、轻声细语,反而会让他逐渐变得不在这样的环境中就睡不着。只要是家庭正常水平内的声音都不会吵醒他,最好不要让他总是期盼不正常的宁静。
外界的刺激当然会吵醒宝宝,但只有当外界变化非常突然的时候才会吵醒他。宝宝可能会在电视开着的时候很开心地入睡,但是当电视关上的时候他却醒了。其他人在屋里玩不会让他睡不着,但是如果突然进屋倒是会吵醒他。
在这一时期,当然还是内部的刺激最容易让他惊醒,如饥饿、疼痛、大小便或打嗝。有时候,他进入深睡眠的过程中身体放松后出现的颤抖和抽动也会吵醒他。
双胞胎小贴士:
很多家长都喜欢让双胞胎睡在同一个婴儿床里,相信他们在一起能更安定。但最近有人发现,宝宝可能会互相打扰。如果希望他们能够一起睡觉,那么大一点的婴儿床应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想让他们几个月以后分床睡,那么最好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分开,这样他们就不会总想一起睡了。
让自己多睡一会儿
人类是昼行动物。我们都是在夜间睡觉,日间活动。但新生儿却不是这样,他们没有明确的天生的机制让他们如此生活,他们需要学习。开始的时候,宝宝在24小时里随机地睡着和醒来。需要时间和合理的处理来训练他们尽量在夜晚睡觉,白天清醒。大部分宝宝能很快适应这种模式,如果不能很快适应,他们的父母就会非常疲惫。
几乎所有的新父母(还有一些其他人也是)都会遭受睡眠缺乏和持续被吵醒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新生儿需要喂夜奶。所有宝宝都会在夜间醒来(有些会更频繁),而几乎所有宝宝都坚持在他们醒来的时候让父母知道。也有宝宝能睡整宿觉,而且每天晚上都能这样睡,6周龄的时候就形成睡眠规律(我是这么听说的)。当然,妈妈希望自己的宝宝也能这样,但是不要期待太高。一般不止几个月,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妈妈才能重新回到不受打扰的夜晚。
除了前面讲过的强制常规方法,关于睡眠问题,还有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总有一种能解决问题。第一种方法是,妈妈心里要接受宝宝不仅白天需要照料,晚上也是一样。让他与自己睡在一张床上并不能让他晚上不醒,或者在第一周里不需要喂夜奶。但如果他与妈妈睡在一起,喂夜奶就更方便一些,不需要妈妈起床去到他身边。宝宝也能更快地再次入睡,因为他待在最喜欢的地方——妈妈的身边。在最初的一周里,让宝宝和妈妈待在一起能促进哺乳的建立,也能减少宝宝的哭闹。
与爸妈一起在大床上睡的宝宝,大一点后要比其他宝宝更容易醒来。但随着宝宝长大,醒来后他不会再哭,因为妈妈就在他身边。
但一起睡也有不好的地方,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一旦让宝宝与自己一起睡,或者至少睡了3个月左右,就很难再让他去另一个房间单独睡婴儿床了。尽管妈妈喜欢与6周龄的宝宝睡在一起,但是过一段时间妈妈就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变了。有宝宝或者大一点的孩子与自己一起睡,肯定会妨碍隐私。尽管非常爱他,但是一天24小时,包括晚上都一直与他在一起,可能会让妈妈感到已经完全丧失了自我。能改变自己固然很好,但要改变宝宝就是另一回事了。
第二种方法是,让宝宝充分融入白天的生活中,同时尽量减少宝宝晚间的活动。最初可能会很困难,因为妈妈需要做所有能够帮他单独开心入睡的努力:只要他哭就去看他。但随着成长,不要再和他同床睡。当他睡得好的时候,妈妈会得到更多的自由,但如果睡得不好,妈妈就会很辛苦。宝宝出牙或者感冒、做噩梦,都需要妈妈一再往返于自己的床和他的婴儿床之间,给他安慰。等孩子再大一些能自己下床了,他就会不停地来找妈妈,妈妈只好反复地把他抱回床上。
没有人能替妈妈做出选择。妈妈可能也无法做出决定并且坚持下去:即使刚刚决定了使用第二种方法,可开始的一周就进行得不顺利,妈妈每天凌晨3点才能把宝宝抱回床上睡觉,而此时此刻妈妈疲惫得只想赶紧躺下。要清楚总有一种办法可行,但要记住,一会儿让宝宝跟自己睡,一会儿又坚持要他自己睡,对于双方来说都会很痛苦。
帮助宝宝“睡整宿觉”
研究表明,从6月龄开始精心安排好宝宝的夜间睡眠,能够帮助他安然入睡,以及夜晚偶尔醒来以后能够再次入睡。有证据显示以下三个步骤能够在宝宝3月龄的时候,减少他醒来后啼哭的可能性。
●尽量让日间活动和夜间活动的环境有明显的区别:晚上要调暗房间里的灯光,还要避免互动玩耍活动。
●晚上当宝宝困了并且很放松的时候,让宝宝待在自己的婴儿床或睡篮里;不要继续喂他吃奶或者摇晃他,直到他睡熟。
●当宝宝醒来并且哭着要吃奶的时候,马上来到他身边,但是要慢慢加长从醒来到吃上奶的等待过程时间,可以在给他吃奶前先给他换尿布,或者唱歌给他听。
一定要注意,这种办法对于不满6周龄的宝宝是没有什么用的,而且无论何时都不能不管哭着的宝宝。
相关阅读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是由佩妮洛普·利奇倾情打造的儿童养护指南,书中的育儿方式全面且新颖,改变传统育儿观。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妊娠前的准备,分娩方式的选择,新生儿护理与常见问题,母乳喂养与奶瓶喂养,辅食添加与睡眠规律的建立,哭泣的应对,亲子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宝宝心理发展与脑发育的关系,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看护人的选择,早期教育与行为发展,等等。
作者介绍
佩妮洛普·利奇,毕业于剑桥大学,并取得了社会服务研究生学位,后又继续于伦敦大学深造,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在医学研究委员会的支持下,她主攻儿童发育和亲子关系,并获得了教育学“荣誉博士”。她同时还是塔维斯托克儿童研究临床和研究所的荣誉研究员,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儿童家庭和社会问题研究所荣誉研究员。近年来,她联合指导了英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就育儿方法对于儿童0~5岁发育问题影响的研究计划。
对于全世界的家长来说,利奇是一位可靠的儿童发育信息咨询和育儿专家。她是研究型心理学家,专长于儿童发育,一直致力于为儿童和家长服务。现如今,她已成为祖母,可谓英国的“国民奶奶”。
当然,这本书不是告诉父母“怎样做”,而是告诉父母“为什么这样做”。虽然这两点有些相似,但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大部分的家长都没有时间通读儿童发育理论,或者查看学术论文。因此,本书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都突出放在专栏里,并以“研究发现”和“一些说法”为标题。一些父母的意见则以“心得分享”为标题。类似的针对双胞胎家长的内容则以高亮标明的框表示。
当你计划要一个宝宝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所带来的毕生影响和额外责任的压力。所以,本书会一一罗列有用信息,并努力做到深度与广度兼顾,而不会将内容笼统概括。新手父母一定要看一看这本《DK0-1岁育儿关键期》。新书已上市,不容错过。
ISBN-7---6
中国妇女出版社|年1月
定价78.00元
“我们这个时代的斯波克。”
——《卫报》
“以儿童为中心的育儿技术领域权威。”
——《时代》
来源:中国妇女出版社
编辑/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