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吐血衄血
吐血、衄血是泻心汤的经典主治,以身体上部的出血为主,有出血倾向者也应考虑。
清代名医陈修园说:“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
酒客,大吐狂血成盆,六脉洪数,面赤,三阳实为病,予大黄六钱,黄芩、黄连各三钱,一剂而止,二剂脉平。(吴鞠通医案)
一积年吐血患者,大抵每旬必一动。丙午秋大吐,吐已,则气息顿绝。迎众医救之,皆以为不可为也。于是家人环泣,谋葬事。先生适至,亦使视之。则似未定死者。因著绵鼻间,犹蠕蠕动。乃按其腹有微动,盖气未尽也。急做三黄泻心汤饮之。须臾腹中雷鸣,下利数十行,即寤。出入二十日所全复故。而后十余年未复发。(《建殊录》)
2、心气不定
指烦躁不安,心动过速、心悸亢进等。
汤本求真:“夫心气者,即精神之意;不定者,变动无常之义也。故心气不定者,精神不安之谓。”
郭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载“小泻心汤,治胸腹支满,心中跳动不安者方,黄连、黄芩、大黄各三两。”
3、心下痞
心下痞,为上腹部的不适感,或疼痛、或嘈杂等,但按压局部没有肌紧张及肌卫现象。
心下痞,是局部证;心烦悸,为全身证。两者构成泻心汤方证体质的主要内容。本方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如高血压、精神病,关键是抓以上的指征。
1、体格壮实,面色潮红而有油光;唇色红或暗红,舌质暗红,舌苔黄腻或干燥;腹部充实有力,或上腹部不适;
2、头痛头昏,烦躁易怒,失眠,昏睡甚至昏迷;
3、易于吐血、咳血、鼻衄、皮下出血等;
4、易于皮肤感染;
5、大便干结或便秘;
6、或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血粘度偏高,心率快。
1、上消化道出血
如胃炎、胃溃疡、胃癌、食道静脉破裂等。
用于治疗肝硬化导致的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的少量出血,患者多为黑便,服用本方后止血效果比较快。
胃炎、胃溃疡出血多配合四逆汤,尤其对于饮酒过量导致的出血,最为有效。
2、下消化道出血
如结肠溃疡出血、痔疮出血
泻心汤适用的下消化道出血,多见血色鲜红,有时呈喷射状出血,肛门疼痛、肿胀、大便干结、颜面发热而红,烦躁,舌质红苔黄腻者。
3、呼吸道出血
如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
泰州二院树秀珍等报道用生大黄10克、黄芩10克、黄连5克,沸水泡服,治疗肺结核咯血60例,平均止血时间为2.5天,而止血敏及抗血纤溶芳酸的对照组为5.5天(国医论坛年第6期12页)
经期咯血
一女性患者,几年来每至月事来潮。则咯血不止,反复数年不愈。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没到发病之前,感到头面部胀热,心情烦躁不可自耐,口渴欲饮,饮之不解。切其脉数疾。大黄9克,黄连9克,黄芩9克水煎服三剂。服药后,心烦口渴诸症自除,正值月经来潮,但未咯血。又嘱其照原方继服六剂,其病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陈宝明,刘渡舟教授活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北京中医学院学报,年,10(3):34-35)
4、鼻出血
郭东华报道,用大黄3克、黄连5克、黄芩5克,开水泡后加白糖30克,每日一剂,治疗儿童反复发作鼻衄。(郭东华,儿童反复性鼻衄的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5):36)
有报道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鼻出血有效。
5、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笔者业师叶秉仁先生治疗中风昏迷见舌苔黄厚、大便粘臭者,多用三黄泻心汤加减灌服,有利于病人的苏醒,并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本人用于数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虽危险期已过,但依然面红头痛,用泻心汤和黄连解毒汤能明显缓解症状。并适用于车祸等导致的颅脑损伤出血。
6、牙龈出血
牙周炎、牙龈炎以及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牙龈出血。
多见牙龈红肿充血、口臭、便秘、有的伴有高血压、胃炎、失眠、焦虑等。
患者多见唇红,舌红。
服用以后往往出现轻微腹泻。
血小板无力症
陈,女,11岁。3月31日接诊。出生后5月即反复出现不明原因鼻出血,牙龈出血。09年在苏州某院确诊为血小板无力症。出血严重时,鼻子出血呈喷射状。去年以来因失血性贫血而输血三次,血常规:wbc7.0,hgb57,rbc3.27,plt.家人诉说最近几乎每晚都有牙龈出血。
脉滑有力,大便干结如球,口不渴,易汗,皮肤碰擦后即出现紫斑,搔抓后皮肤即出现出血点,脾气暴躁,易激惹。
处方:生大黄6克、黄连3克、黄芩6克,10剂,每天一剂,沸水泡服,分4-5次服完。每周服5天。
4月13日复诊:两周没有出血。
7、眼出血
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外伤等导致的眼出血、外伤性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等。
8、皮下出血
如脾功能亢进导致的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制大黄10克、黄连5克、黄芩5克,沸水泡服;
生地30克、白芍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或加枸杞、阿胶熬膏内服。
制大黄10克、黄连5克、黄芩5克、白芍15克、阿胶15克、生地30克;
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例,多为女性;
合用附子理中汤(附子30克)救治一例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男性患者,获得成功。
9、传染性发热疾病
如肠伤寒、急性细菌性痢疾、脑膜炎、荨麻疹、斑疹伤寒、猩红热等。
传染性疾病多属中医温病的范畴,泻心汤常常是治疗温病的基本方之一。
姜春华先生常用大黄治疗肠伤寒,配伍黄芩、黄连,此三物除局部清肠消炎外,同时还有杀菌解毒作用,其中尤以大黄功效最显著,可一直服至苔退,或黄苔退净为止,至稳至当。若能早期服用,不但可以防止肠出血而且能缩短退热时间。山西中医,.13(5):7
10、急性细菌性痢疾
黄连是治痢的圣药。《外台秘要》《千金方》的痢门方中黄连方极多。
中医治痢代表方芍药汤是三黄泻心汤加味(黄连黄芩大黄芍药当归木香甘草槟榔官桂)。
医院80年代开发的止痢灵合剂,其主要成分为泻心汤。
大黄止痢
清代诗人袁枚曾患痢疾,有医生以年高体弱,用人参黄芪等补益,结果病势更剧。后其老友张止厚劝其服用其自制的大黄,医者大惊,袁枚毅然服之,三剂而愈。
“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袁枚
11、感染性化脓性炎症
尤其是头面部的疖肿、眼眶蜂窝织炎、结膜炎、扁桃体脓肿、牙周炎、牙周脓肿等。
12、痤疮
面部油亮,疮体高突红痛,疮头黄脓,多伴有便秘、口中异味、失眠、情绪不稳定等。
月经延期或闭经、大便不成形的痤疮患者,可以用三黄泻心汤合四逆汤加肉桂。
13、急性湿疹
皮肤潮红、瘙痒、糜烂、渗出。
《四川中医》报道刘天骥等用泻心汤加味治疗急性湿疹,例。其中痊愈99例,显效33例,总有效率91.64%。
《陕西中医》报道马玉德等报告运用泻心汤加味治疗阴囊湿疹63例,总有效率93.6%。
14、扁平苔藓
扁平苔藓见粘膜充血、疼痛剧烈者,用黄连5克、黄芩15克、制大黄5克、栀子10克、黄柏10克、生甘草20克。
此方由于大剂量使用甘草,容易出现浮肿,一般症状缓解后药量要减少乃至停服。
15、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卒中、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
泻心汤有助于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从而能防止脑卒中的发生。台湾中国医药学院高血压研究小组研究证实本方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而且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下降趋势(中国中药杂志年第5期)。
合大柴胡汤治疗高血压
柴胡1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5克、枳壳30克、白芍20克、制大黄10克、干姜5克、红枣20克、黄连5克。
16、糖尿病
合葛根黄芩黄连汤;
制大黄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葛根40克、生甘草5克、肉桂10克。
17、精神病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神经症等见易兴奋、焦虑、烦躁、失眠、便秘、月经不调,舌红苔黄者。
红字部分不清楚,后补
18、黄疸
《外台秘要》用大黄、黄连、黄芩各四两研末为散,每服方寸匕。治疗“身体面目皆黄”(卷四黄疸遍身方)。
现代可用于治疗胆道感染等,多配合大柴胡汤。
新生儿黄疸
医院用本方加味方(茵陈、栀子、大黄、黄连、黄芩、黄柏)为主治疗新生儿黄疸38例,其中新生儿溶血症(ABO溶血17例,Rh性溶血1例)18例,另有新生儿感染,颅内血肿,消化道出血,窒息等。
结果黄疸于1-14天,平均5天消失,经治6-10天,新生儿溶血症ABO溶血患者的平均胆红素降低15.1mg%。(邓文龙,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
19、保健
《千金方》记载,巴郡太守上奏“加减三黄丸”,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说“一月病愈,久服走逐奔马”。
泻心汤证是一种体质状态,所谓的实热。这种状态不仅是局部的问题,更是全身的反应。所以涉及的脏器和系统比较多。
现代药理研究实验证明:三黄泻心汤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消化性溃疡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解热镇静抗惊厥作用、抗凝血、降压、改善高脂血症、改善血液粘稠度作用、降血清氨质作用、抗炎作用、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还能抑制抗癌药物的毒性,调节精神情绪等等。
附录:黄连上清丸
黄连上清丸(大黄(酒炒),黄连,黄芩,栀子(姜制),连翘,石膏,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菊花,薄荷,桔梗,川芎,旋复花,甘草,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是国内常用成药,其方源于清末凌奂的《饲鹤亭集方》,后载入《中国药典》。
右下角你是不是「在看」?经方研习社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puls.com/xsezd/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