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生儿睡眠 > 新生儿诊断 > 正文 > 正文

朵朵的马拉松4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20 18:31:30
白癜风初期什么样的 http://m.39.net/pf/a_7572162.html

朵朵妈的母乳,摄于年5月。

朵朵入住NICU第六天,年5月4日。

朵朵爸接到护士电话通知说已安排下午给朵朵做头部MRI(核磁共振)检查。

医院一直未安排家属探视,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朵朵爸第一反应是惊喜,终于可以见到朵朵了!

惊喜之余,缘于MRI给人的陌生感,一阵莫名的不安,瞬间占据朵朵爸的脑海。

朵朵妈一再叮嘱,让朵朵爸好好看看朵朵,医院允许的话,一定要拍视频。没有谁比朵朵妈更期待看到朵朵-自打离开母体就与母亲分离的小生命。

这几天,母女俩沟通的介质就是每天准时送达的母乳,还有彼此牵挂的思念。

生命的延续很奇妙,即便在各自脆弱的躯体里,都有一种能量在相互纠缠、相互感知,似乎与所处空间无关,却与时间成正相关。

朵朵爸提前半小时到了护士站前台,他来回走动,不时往里面看,那种掩饰不住的期待、迫不及待的张望,像极了朵朵爸与朵朵妈第一次约会的场景。

人这一生,或许就在不断循环播放着似曾相识的画面,熟悉又陌生。

很快,戴眼镜的护士抱着朵朵走出护士站。

只见护士怀里,朵朵被两件婴儿睡袍层层裹着,只露出脸庞、脖子和前胸,朵朵的双眼被纱布蒙着,小嘴不时地抿动,像是刚喝完奶,嘴角挂着淡淡的满足感。

“我们给宝宝喂了镇静药,她刚入睡不久。”

“哦。”朵朵爸轻声回应护士,生怕吵醒朵朵。

“我能抱着她么?”

“可以啊,但你要轻点!”

朵朵爸从护士手里接过朵朵,这是朵朵爸第二次抱着女儿,机械般的动作,显得很笨拙。

从护士站到MRI检查室,有一段路程。

朵朵爸一路保持固定姿势抱着朵朵,就像阅兵方阵中端着枪踢正步的士兵,目视前方、挺胸收腹,一举一动,丝毫没有走形,生怕稍有闪失就会跌倒。

朵朵爸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责任竟是如此庄严、沉重,内心却充满期待。

在护士引领下,很快来到检查室外的走廊。护士示意朵朵爸,将朵朵交接给她。

朵朵再次回到护士的怀里。

午后的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洋洋洒洒地折射到朵朵脸上,朵朵爸征得护士同意,拿起手机给朵朵拍视频,这是朵朵第二次面对镜头。

朵朵还在梦乡,微微张开的双唇,有点干燥,上唇尖隐约能看到一点点奶渍。她的呼吸伴随着细微鼾声,在安静的走廊里此起彼伏。

互联网时代,视频已是司空见惯的记录方式。若干年后,等朵朵长大,当她看到这段视频,一定百感交集,必定也是一段弥足珍贵的记忆,确切的说,是被记忆。

MRI检查室的门准点打开,医生喊着朵朵的名字,朵朵爸一时没反应过来,直到护士提醒,朵朵要接受检查了,这才回过神。

朵朵的大名,是朵朵爷爷起的,当时有三个备选名字,朵朵外婆、朵朵妈、朵朵爸一致选中寓意最美好的那个。

朵朵拥有自己的大名,是在朵朵出生第二天。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何时投胎、投胎于哪种家庭,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一切随缘、顺其自然,朵朵也如此,无法脱俗。

按医生和护士的要求,朵朵爸把身上所有带金属的物件,包括皮带、戒指、钥匙等,统统存放在指定地方。

朵朵爸主动要求抱着朵朵,在护士的协助下,亲手将她放到检测设备的平台上,朵朵很配合,她睡得很香。

一切准备就绪,朵朵爸就站在检测设备旁边,等待MRI设备启动。

MRI设备是一个庞然大物,朵朵躺在可以前后移动的平台,与之垂直的是环形可转动的部件,跟电机结构很像,环状物的转动引发强大的磁场,进而扫描人体各部位,朵朵爸这么猜测。

设备启动不久,就传来“嗡嗡嗡”的低沉噪音。站在设备旁边的朵朵爸,能感觉到磁场的干扰,那种频率让朵朵爸感到恶心,甚至心慌。

“孩子,千万要配合!不能被噪音吵醒啊……”朵朵爸心里默默念着。

朵朵爸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朵朵,全程也没有捂耳朵,淡定地接受着辐射。在朵朵爸心里,这是一种深情的陪伴,完全不考虑其它后果。

这是朵朵生平第一次接受MRI头部扫描,检查很顺利。朵朵在梦乡,她不知道发生的这一切。

如果她知道,或许会大哭大闹。

检查完毕,朵朵爸询问医生,结果何时能出来,医生答复第二天出结果。

朵朵很快又被护士抱进NICU。

朵朵爸回到家中,向朵朵妈交作业,朵朵妈总算看到朵朵的视频了。

产后的朵朵妈,在朵朵舅婆做的月子鸡酒调理下,脸色已转红润,看完朵朵的视频,眼角的泪光也微微泛着欣慰。

做完MRI检查的第二天,医院来通知,安排家属探视,这个时刻,朵朵妈、朵朵爸似乎期待了一个世纪。

朵朵入住NICU第七天,年5月5日,第一次家属探视。

朵朵外婆、朵朵妈、医院。

ICU在普通人看来,本就是个神秘的地方,那是挽救生命的最后一个关卡,也是最接近生命终点的地方之一。

专门给新生儿提供的NICU,却到处充满爱意。

家属们从北侧进入,诺大的大厅,大概一百来平方,几十个宝宝住在一起。在中心区域,一张张婴儿床有序间隔开,有的宝宝在手舞足蹈,有的宝宝还在睡觉,护士们在忙碌着。

大厅南侧挨着走廊一字排开的,是一个个保温箱,透明的有机玻璃箱,里面住着一个个弱小的新生命,TA们都是不足月的宝宝,需要特殊呵护。保温箱内有各种软管、仪器,部分还有蓝光。

探视宝宝的家属只能在不太宽敞的走廊中,与小生命隔窗相望,这种物理隔离,跟探监很类似,主要区别就是里面的宝宝们全都躺着,玻璃墙内外的人员之间无法通话。

在拥簇的探视队伍中,有年轻的爸爸妈妈,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个人都有所期待,带着焦急的目光,在视野中寻找着各自的宝宝、孙儿孙女,却无法触摸TA们。

朵朵爸拿着探视卡,隔着玻璃,朝里面的护士挥动着,示意护士帮忙确定朵朵的床位。探视卡上写着朵朵的姓名、性别、入院日期。

因朵朵爸前一天与朵朵有短暂的共处,顺着护士的手势指向,很快就锁定了朵朵的床位。

真不巧,朵朵在睡觉。

朵朵妈、朵朵外婆驻足了许久,默默的注视着朵朵,没有言语。

探视结束后,家属们再次排队等候在外面,等待护士依次叫到医生值班室,由医生向家属分享宝宝的病情及诊治情况。

年轻帅气的L医生接待了朵朵爸妈,L医生首先介绍了朵朵入院期间的主要临床症状,“代谢性酸中毒、头颅出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一串串冷冰冰的医学专业术语,开始输入朵朵爸妈的认知细胞。

当朵朵妈听完这些,情绪有点失控,急忙问医生这些症状对朵朵的影响,这时,朵朵爸在旁边下意识地搀扶着朵朵妈。

“这个孩子的预后不乐观。”L医生平静的语气中似乎刻意在表达什么。

“医生,预后是什么意思?”朵朵爸问。

“预后就是孩子未来的治疗及发育状况,不过这些都仅凭我们的临床判断,具体治疗进展仍有待进一步留院观察。”

“我们的宝宝目前稳定吗?何时能出院?”朵朵爸又问。

“头颅B超提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血块的症状,宝宝的头部右顶部有一个拳头大的肿包,医院一直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协助宝宝提升免疫力去消除炎症,还要观察宝宝自身吸收的情况”。

“另外,根据昨天MRI检查报告的提示,出现部分脑白质软化的影像,这是我们比较担忧的。从喂食记录来看,都还正常。第一个疗程为半个月,你们要有思想准备”,L医生耐心解答朵朵爸的提问。

与医生的交流结束,朵朵妈泪如雨下,小声抽泣着。朵朵爸搀扶着她走出NICU医生值班室。

“怎么办啊?”朵朵妈一次次的问朵朵爸。

“没事的,相信医生,相信现代医学技术。你好好在家坐月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向乐观的朵朵爸还能说些什么?这是他唯一能做的。

朵朵爸妈的心,再次被敲碎落地,毫无防备。

朵朵妈再次回到没有朵朵陪伴的日子,朵朵爸依然每天往返送母乳,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一周左右。

朵朵舅婆在教会朵朵外婆如何做月子鸡酒后,回老家了。

朵朵爸内心很愧疚,朵朵舅婆在此期间,一直没能见到朵朵,关于朵朵住院的细节,也没敢让朵朵舅婆知道,或许她也猜到了一些。

朵朵爸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朵朵舅公带着朵朵舅婆到家里做客的情形,那是某年的重阳节,他们刚确立恋爱关系。

那个年代农村的婚姻,主要通过媒婆,相亲一次对眼,就是相守一生的开始。

朵朵舅婆信仰天主教,眼神一直是非常清澈的样子,朵朵爸小时候在老家的时候,她非常疼爱这个外甥,后来朵朵爸谈女朋友了,一样疼爱朵朵爸的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朵朵妈。

朵朵入住NICU第十五天,年5月13日,第二次探视

自从第一次探视后,朵朵爸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只要是与朵朵病情有关的医学文献,都如饥似渴去学习、去认知,生怕知识储备不够。

第二次探视结束,负责医患沟通的值班医生换成了L主任,一位资深的新生儿科主任。

L主任说:“你们宝宝的治疗过程,我都全程参与,总体来看,宝宝恢复得不错,颅内血肿已基本消退,颅外血块也吸收得差不多,各项指标符合出院标准,明天可以办理出院手续。”

朵朵爸妈似乎看到了一丝丝光明。

年5月14日,上午11时,朵朵出院。

附出院小结:

入院时间:-04-:06第一次住院

出院时间:-05-14?11:00共住院15日

入院诊断:

?1、酸中毒;2、头颅血肿;3、糖尿病母儿。

入院时情况和入院后治疗经过:

??患儿因“脐血发现酸中毒,生后50分钟”入院,出生体重2.75kg,胎膜早破17小时,入院查体:反应可,哭声响亮,面色红润,呼吸平顺,前囟平,张力不高,右顶部可及一包块,约6*7cm,质软,界清,不过颅缝,有波动感,双肺呼吸音粗,未闻罗音,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杂音,腹软,肝脾未及肿大,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可,原始反射可引出。

??入院查血糖、肾功、CRP及大小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气分析示PH7.,PCOmmHg,BE-12mmol/L,血常规示WBC34.70*10^9/L,N64.50%,TORCH示风疹病毒IgG抗体定量28.20IU/ml,巨细胞病毒IgG抗体4.30IU/ml,咽拭子支原体、衣原体(-),咽拭子细菌培养(-),胸片示“两肺纹理稍强,心膈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予以拉氧头孢抗感染、纠酸、保暖、补液等治疗,复查血气分析恢复正常,血培养(-),头颅B超示“双侧侧脑室前角为限局性囊状低回声,考虑室管膜下囊肿”,予以胞二磷胆碱及神经节酐酯营养脑细胞,头颅MRI示“1、双侧侧脑室旁白质脑软化;2、左侧小脑半球亚急性小血肿伴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乙状窦增宽。3、右顶枕部头颅血肿(亚急性)”,患儿生后第2天出现皮肤黄染,黄疸反复,曾予光疗退黄,现黄疸减退,心脏彩超示“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心功能正常”,听力筛查示双耳均通过,AABR示“左耳未通过,右耳通过”,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示“短声ABR气导反应阈双耳均约20-30dBnHL”,8/5甲状腺功能示促甲状腺激素15.uIU/ml,13/5复查甲状腺功能示促甲状腺激素9.uIU/ml,余项未见明显异常,复查血常规、肾功及CRP未见明显异常,肝功示总胆红素.9umol/L,直接胆红素9.80umol/L,监测血糖未见异常,现患儿病情平稳,上级医生指示予以出院。

出院时情况:

??患儿吃奶可,55ml/次,一天8次,无气促、发绀,无呕吐腹胀,大小便正常。

??查体:目前体重3.04kg,神清,反应可,皮肤轻度黄染,TCB9.0mg/dl,呼吸平顺,前囟平软,张力正常,右顶部可及一包块,约6*7cm,质软,界清,波动感,未跨颅缝,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心音有力,未闻杂音。腹软,肝脾未及肿大,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可。原始反射正常引出。

出院诊断:

1、代谢性酸中毒;

2、头颅血肿;

3、糖尿病母儿;

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5、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6、颅内出血。

出院医嘱:

1、加强护理,积极预防感染。

2、注意黄疸情况,若有加重或消退延迟,请及时就诊。

3、注意头皮血肿消退情况。

4、生后4周门诊复查TORCH。

5、一个月后门诊耳鼻喉科复查听力筛查。

6、出院后第三周回院行第二疗程护脑。

7、三个月后门诊复查心脏彩超,必要时心脏外科随诊。

8、注意监测神经运动发育,定期随访,必要时3个月行神经运动发育筛查。

文章已于修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puls.com/xsezd/4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新生儿睡眠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