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龄
小月龄宝宝入睡信号并不明显,所以很多家长往往错过了宝宝最佳的哄睡时间,给了宝宝过多刺激,婴儿的睡眠周期是30-40分钟周期结束后,宝宝无法自己过渡到下一个睡眠周期当中,造成小睡短的问题,建议家长多帮助宝宝接觉,接觉的方式和哄睡方式一致。凌晨后半夜四五点频繁夜醒也是影响小月龄睡不好的原因之一,经过一整夜的进食,胃肠道开始工作,宝宝睡不实,很多宝宝也会在这个时候排便,妈妈们应该尽快帮助宝宝更换尿布湿后继续哄睡。
4-6月龄
这个阶段宝宝睡眠模式趋于成人化,睡眠特征不断发展,褪黑素分泌增加,虽然比新生儿时期睡的更熟,但随着非快速眼动睡眠的增加,在深浅睡眠交替的时候醒来后不能自己再次入睡。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在入睡前强化仪式感,为宝宝拉上窗帘,读绘本,哼歌,发出嘘嘘的声音,在宝宝一个睡眠周期结束的时候,尝试用同样的方法帮助宝宝过渡到下一个睡眠周期。千万别忽略安抚物,让他成为宝宝睡眠的好伙伴。
7-9月龄
生理原因对睡眠的影响没有前6个月那么明显了。7-9个月龄大运动影响源于宝宝发育不成熟且正在学习新技能,白天帮助宝宝多加练习。如果宝宝在睡梦中爬行,或者坐起来,建议妈妈们先观察,可以分散宝宝注意力,帮助宝宝复位。分离焦虑:通常会在6-15个月的宝宝出现,宝宝渴望和妈妈是一体的,晚上反复醒来查看妈妈是否在身边,害怕妈妈离开自己的视线。让宝宝逐渐明白看不见的东西仍然继续存在,白天可以亲子互动躲猫猫,多用心陪伴。
10-15月龄
这个月龄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叫做“假性并觉”。意思就是其实孩子还不具备并觉的条件,安排两觉哄睡难、安排一觉扛不住。这时候照顾者可以尝试用增加运动量,缩短某一次小睡时间或者提前叫醒宝宝安排两觉来过渡这个阶段。妈妈们不要操之过急,谨慎判断宝宝是否有明显的并觉趋势,避免过早的并觉导致宝宝睡眠剥夺,睡眠量不足。
15-26月龄孩子还没有时间的概念,更不了解晚睡对自身的危害。家长要给孩子设定规则和底线,在尊重孩子的同时,不应该牺牲孩子的睡眠。另外白天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世界卫生组织年4月发布的关于5岁以下的身体活动,久坐行走和睡眠的新执导指南中:1-2岁的儿童应该在各种强度中花费至少分钟,全天分布,多则更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