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内容
教你读懂那些常听却难懂的中医育儿原理
影响儿童体质的因素,不懂
你的一些做法在“残害”孩子,知道吗?
这些常见的“小疾”,教你小事化了
这三个阶段该干嘛,妈妈都知道吗?
春天的两大任务:防流感、强体质
5个穴位帮助你提升宝宝体质
春天和秋天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儿童的体质不像成人那么固定。容易被外界所干扰,在这个情况之下,会有一系列的比如说容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等症状的出现。而事实上,这些对儿童本身来讲,这也不是太异常的事情。
对孩子来讲的抵抗疾病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关键的是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统也是他自己提抗疾病和外协的这种能力。
所以我们家长需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其实是——不伤害!
那么,家长如何做到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是不伤害呢?
其实我们最终的是从饮食入手。从古自今我有些老话,对于我们儿童喂养的方式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解读中医古话,认识小儿喂养原理
小儿若要安,三分饥与寒
我们常说“小儿若要安,三分饥与寒”。就是说小孩子如果要身体保持健康,不是让他穿多。相反的,是要留适当的余地产生适当的一丁点的饥饿感,从而提升他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
鱼生火,肉生痰,鱼肉节制要记牢
第二,叫做鱼生火肉生痰。家长给孩子喂食,要鱼肉节制。可是现在可能很多家长会听到这样那样的说法。总觉得孩子营养不够,然后往往会拼命喂让孩子吃更多东西,相信这种方法带给孩子改善营养。就给孩子喂鱼喂肉,尤其是现在牛肉也很普遍的吃。本身营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补充营养需要考虑一个前提——就是孩子他本身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就像我们去买一辆新的轿车,我们一定会去做车辆磨合。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以后,这辆车子就开得又快又稳。
五脏六腑先磨合,3岁前的体质养成
孩子就是这样的身体情况。孩子处在一个0-3岁重要的体质习惯的养成期。这个阶段的我们需要给孩子的是什么?是进行身体上、生理上的五脏六腑都磨合。那么,如果给孩子过多的食物负担。而他自己本身承受不了就会产生积食。
“积食化火”是什么意思?
我们说积食化火。积食时间久后,这火上延造成肺火。这就是今天的孩子造成普遍呼吸道疾病比较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再加上我们看到孩子生病往往更是着急,用些臭的方法。滥用药物滥用抗生素技术,所以造成免疫系统进一步下降,最终造成孩子产生一些慢性的呼吸道疾患、湿疹,包括了脾胃系统的疳积症。由此可知食化火是小儿诸多疾病的根源。
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老话说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早上要吃好,因为有一天的能量消耗等待着我们;中午要吃饱,因为中午的时候正是人体在一天内消耗能量最旺盛的时候;晚上要吃少是因为我们这些气人体这个机器要休息了,不让它休息而继续工作就会造成孩子晚上睡觉翻身、多踢被、多盗汗、早上有口气、早饭吃不下种种的这些我们今天看到普遍这种儿童的情况。
身体要好,体质是关键,防重于治从小培养好体质
真正的医生,实际上第一位医生是小朋友们的父母家长。用恰当正确的喂养方式养孩子,或者说从小到大的生长的这个循环过程,恰恰是孩子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所以儿童身体要好体质是关键,儿童预防保健重于治疗。家长不能只是把希望寄托在治疗方面,有了病以后马上去找医生开药。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减少对孩子身体的伤害,让孩子产生自己去适应环境的能力。最终减少疾病发生。
影响幼儿体质的三大因素
所以引起儿童在季节转换时期身体多病的一个原因有很多。
遗传因素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的父基本上是八零后这一代的体质;
孕期积食
在孕育的过程当中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比如听从的老一代这种说法怀孕的时候要多吃一点,结果吃很多大鱼大肉。而自己本身的体质偏弱消化吸收能力有限,结果就积食化热化湿,造成身体的湿热。这是造成孩子刚刚出生以后积食、湿疹等非常重要的因素;
良好生活习惯
中医特别讲究天人合一。也就是要根据大自然的规律,根据一天的规律来进食、睡觉从事工作和休息。那么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孩子保持比较旺盛的技能,而旺盛的精力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及时纠正以下错误做法
喂塞
家长普遍担忧的小孩子吃饭、大便、睡觉问题。实际上这是人最本能的三个原始形态的生活习惯。比如吃饭,有很多家长了盲目的去塞喂孩子,不考虑孩子是不是他吃得下。认为多吃一些高能量高营养大鱼大肉吃进去以后就会长肉,就身体好,这些错误的行为往往容易让孩子产生积食,最终反而破坏了孩子本身。本来就比较弱小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很多产生了疳积症状。很多孩子家长找到我,说就是孩子不吃饭,塞了也没用,就是不长肉。
要考虑到孩子不吃饭的原因,如果因为是习惯不好因为调皮的原因,应该是纠正他的不良习惯给他限时限量。那如果这孩子确实吃不下,大众原因,因为是脾胃消化能力差这种情况造成的,更不应该怎么去硬塞,更不能无限制的去塞喂他。喂孩子要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这种行为是很错误的。
过渡治疗
小孩子就像初生的小苗一样,不会一下子就长大。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家长来说,要冷静思考,特别要找到孩子发生发烧问题的根本原因来采取恰当的方式。
简析小儿3种常见症状
小儿发烧
比如小孩子经常会发烧,发烧的话那也有风寒型发烧、风热型发烧,积食型发烧。就要从发烧的类型找原因。如果是积食性发烧,烧会发得比较高,而且反复无常尤其不容易退下去。这个时候,就及时的把烧消退下去,就避免再给他喂高营养的东西。这样就能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小儿湿疹
再比如说我们对孩子的湿疹现在普遍的做法。就用各种啊我能外用的药物药膏进行涂抹。但是要考虑到小孩子为什么会有湿疹的状况?因为他的身体里面有湿热,也就是有毒。由于人体的自我免疫系统的作用,要把毒素排出体外,但是如果不能通过大小便这种正常的排泄,就会通过皮肤发出来,这个时候就应该标本同治。这个时候就应该减少荤腥,减少高热量,减少异常食物摄入,多给孩子吃一些清淡的食物。这样才能做到标本同治,解决根本问题。
小儿风疹、荨麻疹
比如说有的小孩子到春季时容易发风疹、过敏,有的是荨麻疹。中医角度认为荨麻疹是什么?首先是小孩子体质比较弱,抵抗外界的能力弱,不固本,因为身体肺气不足,中医讲肺主皮毛,春季的风邪容易侵入身体。这种情况下要疏风解表,同时要清除身体里的虚火虚热。
碰到问题的时候要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采取适当的方式。尤其要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就好像烧水一样,烧的很快很急,就会导致营养破坏很大。也就是说抗生素最终会伤害孩子的免疫系统。
儿童三个成长阶段
按照0-12岁儿童的几个阶段划分,可以分为:
0-3岁习惯养成期
非常重要,它是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长习惯、性格习惯的时期。在身体方面要特别注重就是养好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把脾胃养好。这样人体才能正常地去消化吸收,最终为孩子一生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
3-6岁习惯调整期
这个时期就像温室的花朵。他到室外经历风雨一样,大家会发现突然小孩子到了托儿所幼儿园以后各种各样的尤其是呼吸道的疾病会变多。这个阶段的我们我们称之为儿童重要的环境适应能力期,也是性格、身心定型期。这个阶段要注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性格习惯,有不良的习惯时,要抓住这个3-6岁重要的时期进行调整,最终让他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人。
7-12岁惯性生长期
这个时候生长特点是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人生亚成熟期。这个阶段的往往是什么?按照0-6岁形成的一些习惯的推动之下,不断的和外界进行交流、适应,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
春季换季婴幼儿注意事项
??及时添减衣物,“春捂秋冻”,防治过热或过冷;
??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有利于孩子抵抗疾病;
??避免去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春季适当户外跑动,促进身体发育,身心健康;
??合理饮食,体质成长磨合期要控制营养的合理摄入,适当吃蔬菜水果。根据水果的性味归经,以温性水果为主,偏寒性或热性的水果少量;
??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睡眠中完成自我修复。既可以增强抵抗力,又有利于小孩的生长发育。
??简易的中医按摩手法,中医外治法简易,有效,无伤害,在家里就可以进行。很值得在家庭中得到提倡。家长用一些方法给孩子进行一个日常的养护,预防保健的按摩,从而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最终来减少疾病的发生,从根源上减少疾病的发生。
春季预防疾病预防疾病,促进生长
提高体质有效的简易的穴位
风池穴
位置:位于乳突后方,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中。简单找穴方法:正坐抬头,将大拇指放在头的枕部两侧,轻轻的往下滑动,下滑过程中会感觉到有一个地方突然下凹了一下,此凹陷处即为风池穴。作用:有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是治疗表症的常用穴;主治感冒、头痛、热病初期、疟疾、颈项强痛等症。
拇指脾经
位置:拇指桡侧缘或拇指末节螺纹面
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
临床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补气血,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磨腹法
位置:腹部操作:术者用掌面或四指指腹摩腹5分钟。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临床应用:摩腹较分推腹阴阳作用缓和。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寒湿泻。
特殊情况:湿热泻,见大便颜色深肚子疼厉害,老拉起来不顺畅,黏状,这种情况属于“关门留寇”就是不好的东西都在肚子里了,不能轻易止泻。
捏脊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沿脊柱)。操作:用捏法自下而上捏3-5遍,称捏脊法。捏脊一般操作5遍,最后2遍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抚摩几遍,使肌肉放松。作用: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键身体的作用。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作用:腹胀,腹痛,腹泻等。临床应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