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世界睡眠日前夕,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来自《白皮书》的数据显示,中国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六成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
调查还显示,56%的青少年儿童是起床困难户,而起床后一身轻松、精力充沛的只占到18%。
大家常说,一代比一代幸福,用物质生活做比较的话,00后无疑最幸福,不过河南的高中老师郭山根据自己的观察,发出了下面的感慨...
如果说50后、60后的灾难是“生不起病”
70后的焦虑是“养不起老”
80后的痛苦是“买不起房”
90后的烦恼是“结不起婚”
那00后一代人面临的可能是“睡不成觉”
这样看起来,00后又像是最惨的一代...
谁都知道睡眠很重要,但这个问题好像就是愈演愈烈...
课堂睡觉,几乎是现在所有学校的常态
记得上大学时,有位教授如此评价大学课堂:
“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正在睡觉,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刚刚睡醒,剩余三分之一的同学正在为睡觉做准备工作。”
尽管中学课堂还没有高校如此夸张,但课堂睡觉现象的愈演愈烈泛滥成灾早已有目共睹。
近年来,笔者观摩过不少名牌中学的课堂,除了所谓的“公开课”“展示课”外,几乎所有学校的常态课堂,均可观察到以下现象:
其一,课堂打瞌睡现象呈现日益严重的态势,从个别人蔓延到一群人,从偷偷打瞌睡发展为公然补觉;
其二,课间休息几乎完全成为集体性的“补觉”,场面蔚为壮观;
其三,上午八点到九点是学生犯困的高峰期,而要命的是,这个时间段安排的一般又恰恰是最重要的学科;
其四,吊诡的是,无人监管各行其是的自习课,睡觉现象其实并不严重;有人授课的课堂,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反倒成了一颗功效神奇的安眠药。
过去的学生是上课时睡觉,现在的学生是考试时也睡觉。关于课堂睡觉境界的最经典描述是:
“做了个梦,梦到了自己在考试,吓醒后发现自己真的是在考试!”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精力充沛的孩子们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酣然入梦了呢?
毫无疑问,日益惨烈的升学军备竞赛必须背锅。
学生睡眠的时间都去哪了?
睡眠不足,是课堂睡觉现象的罪魁祸首,晚上欠的睡眠帐,只能在白天找回来。
理想: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要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
现实:“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在10个省份调查,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睡眠不足的中小学生近1亿人。
调查显示,学习日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的“00后”高达57%,周末也有34.5%的“00后”睡眠不足9小时,分别较“90后”增加了6.2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那么,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睡眠?
毫无疑问,是不断延长的学习时间,是变本加厉的升学竞赛,是日益疯狂的作业考试,是恶性应试竞争下的死循环,是学校、老师、补习机构、家长合谋剥夺了孩子们的休息权娱乐权睡觉权。
01
白天:无限延长的在校时间
根据国家规定,“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这里的“在校集中学习时间”是指上午、下午学校统一组织的教育教学时间,包括晨读、早读、早自习、升国旗、课间休息、大课间、广播操、眼保健操、自习课等。
那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据“中国青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组统计:“00后”小学生超过国家规定在校时间的比例达75%,平均在校8.1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6小时超出2.1小时;“00后”初中生超标比例达85.9%,平均在校11小时,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8小时超出了3小时。
在校时间长了,在家休息娱乐的时间当然就减少了。
来看看某超级中学的作息表吧:
注:表中的所谓“午休”时间,并不是回宿舍休息,而是在教室写所谓的“自助餐”作业。周六、日照常上课,一般一个月才休息一天。
如图的作息时间,在当下大部分内地高中,绝对只能算是很普通的安排了。看上去,十点半睡眠到五点半起床,似乎还能保证7个小时睡眠,实际上并不尽然,挑灯夜战,通宵写作业(或玩手机)到凌晨的并不罕见。
年5月2日,《中国教育报》第12版以《打造高中教育创新发展的范本》为题,报道了某县级重点中学的“特色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文章第二部分的标题为“标准化人性化管理”,该部分用一段诗意化的语言描述该校的“先进经验”:
当第一缕阳光冉冉升起,校长便提前来到了学校,5:15成为校长的标志。在校园路口,学校领导会准时迎候着各位主任。处室主任每天早5:20,便在操场上迎候着各位班主任;班主任每天早5:25,笑容可掬地迎候着一队队朝气蓬勃的学生(跑操)……
如果此报道属实,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该校的校长、处室主任和班主任是几点起床的?又是几点休息的?早上5:25开始跑操,那孩子们又是几点起床的?如此显著违规的作息时间,又是如何能作为“特色发展之路”的“先进经验”而大肆报道的?
其实,类似某中学的这种超负荷工作的“超长待机”现象,不仅在该省早已变本加厉,而且在内地大量省份也是愈演愈烈泛滥成灾。
长年累月如此的煎熬,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还能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吗?
02
晚上:变本加厉的家庭作业
对于高中生来说,“缺觉”的主要原因是,在校时间太长。而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和初中生而言,“缺觉”的主要原因则是,家庭作业负担太重。
一份由北京晨报与腾讯教育联合发起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显示,在众多造成学生们睡眠不足的原因中,“作业太多”成为了“罪魁祸首”,以56.67%的投票率高居榜首。
在调查中,六成家长表示,孩子每天放学后完成作业的时间达1至3小时不等,而超过3小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所占比例超过三成。
根据某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报告《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显示:年中国学生写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长为每天2.82小时,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同为亚洲国家,中国中小学生写作业时长是日本的3.7倍,韩国的4.8倍。
形成反讽的是,日韩两国在最近一次的PISA(国际学生综合测试,包括数学、阅读、科学、计算机应用)测试中,成绩却都显著高于中国。
也就是说,我们与日韩相比,具备几乎相同的低生育背景、高应试文化传统,比对手多写了几倍的作业,少睡了很多觉,结果学生的综合读、写、算素养反而弱于对手。疲劳战的效率之低,可见一斑。
付出了更多汗水,得到的反而是更差的结果。作业写得越多,成绩未必越来越好,身体倒是越来越差。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中国中小学生(6-18岁)的近视率,小学阶段是45.7%,初中阶段上升为74.36%,高中阶段高达83.28%。同为普及电脑手机的美国,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综合近视率为10%。中国近视人口占世界近视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有次和同事闲聊,她说自己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写作业都到22:30,孩子疲惫不堪,大人既痛苦又无奈,说着说着,同事竟然潸然泪下。
数据显示,在中国,91.2%的家长都有过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其中每天陪的高达78%。学生年级越高,家长陪写作业的时间越长,有不少家长每天陪写作业超过4小时。上班、做家务、陪写作业无缝衔接,家长们感到身心俱累,“就像每天都打三份工”。
那你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生的孩子,流着泪也得陪啊。甚至于,恐惧陪孩子写作业,已经成为不少家长拒生“二胎”的重要原因。
笔者曾组织过一次小投票,其中一个关于完成作业是否熬夜的统计结果如下:
需要熬夜才能完成作业的,占比超过60%。
笔者曾调查过班里的走读生,基本上在12点以前能顺利入睡的是极少数。尤其在高三阶段,大部分学生很难保证每天6个小时睡眠的最低限度,第二天在课堂上倦极欲眠、酣然入梦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03
周末:泛滥成灾的补习机构
以前的孩子,好歹还能在周末补个懒觉。
可现在,除了铺天盖地的周末作业,还有无休无止的补习机构伺候着,周末上补习班,已经成了中小学生的“全民总动员”。
还是我的统计数据:
上文化课补习班的孩子占比超过90%。过去是差生上补习班,现在是优等生也上补习班。入班先测试,成绩不够好,补习机构还不收。
如下图,周末上补习班时长超过一天的同学约三分之一。
周末全天上补习班,意味着周末早上补懒觉的机会被剥夺,身体无法得到彻底的放松和加油。
据业内统计,K12(基础教育阶段)课外辅导整体市场规模达到亿左右,预计在年将升至近亿。课外辅导市场的繁荣催生了好未来、新东方、学而思等巨无霸补习机构。仅新东方财年营收就高达.8亿,净利润21.3亿。
当然,由于补习机构几乎是“创业”门槛最低的行业,大量存在的是小规模、不正规的手工作坊式补课机构。
那么,一个内地小城,到底可以有多少课外补习机构?
据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全省补习机构“黑名单”的统计数据,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注意,这仅仅是第一批“黑名单”,不包括通过检查,证照齐全,具备办学资质的补习机构(即所谓“白名单”)。其中一个县城(汝州市)就有个非法补习机构。
课外培训产业之繁荣,骇人听闻。孩子们教育成本之高,催人泪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对8个城市个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城市家庭教育支出平均占家庭养育子女费用总额的76.1%,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30.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的教育支出以平均每年29.3%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家庭收入的增长,也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内地某四线小城某写字楼并无企业入驻,而是被各类补习机构盘踞,成为夺人眼球的“补习大楼”。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调研的数据:“00后”上课外班的时间是“90后”的3倍,学习时间正从校内向校外转移。
不少同学白天在公立学校正课上“补觉”,下午放学后到补习机构里听课,晚上再回家由家长盯着熬夜赶作业,然后第二天到学校后接着“补觉”。
如此周而复始,效率可想而知,上学彻底沦为一种煎熬。
04
寒暑假:假期沦为“假”假期
既然学习日忙于上课,休息日奔波于补习机构,那寒暑假呢?是否可以彻底休息一下呢?
很多孩子却公开表示:害怕开学,更害怕放假。因为所谓的寒暑假,都早已成了“假”假期,甚至比上学更忙更累。
其一、假期作业比上学的作业还多。上学时,至少老师讲课时还能“休息”一会。
其二、放假就是换了个地方上学。补习机构的老师比公立学校的老师盯得更狠。
以下这些话,已经成了不少老师和机构的口头禅,人为放大了教育恐慌:
“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暑假;”
“暑假是用来拉大差距的”;
“暑假是用来弯道超车的”;
“努力一暑假,开学当学霸”
“暑假不努力,开学徒伤悲”
……
某机构宣传广告
假期的家长,一方面要按学校老师的要求按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puls.com/xsehl/8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