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脚下一处民宅的门口,一位白发苍苍的婆婆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旁边一位年轻的女子,面对着婆婆坐在小凳上,正仰着头,一勺勺地把饭菜送到老人的嘴里。
这女子很细心,可能怕烫着老人,每次喂饭前,总要用嘴巴吹一下。年轻女子的脚下,依偎着一只小黄狗,不时地摇摇尾巴,憨态可掬。还有一位老汉,正在整理白天干活的农具。最活跃的是一个小男孩,活蹦乱跳,一会儿跑到东,一会儿跑到西,没有一刻闲着。
这是一家人傍晚生活的情景。坐在门外的年轻女子名叫郎显艳,苗族人,她喂饭的老人是她的婆婆,干活的老汉是她的公公,小孩子是她的儿子。
她的丈夫王大牛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服兵役,常年守卫着青藏铁路无人区路段,一干就是十多年,被武警西藏自治区总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个人”,被所在支队评为“优秀士兵”,并被授予三等功。
▲相思隔千里青藏月更明,年中秋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报道了郎显艳和王大牛的感人事迹。
中央电视台在报道王大牛事迹时,发现他的背后还有一位这样常年不辞辛劳地照顾着公婆和孩子,默默支持着丈夫事业的妻子。
就这样,郎显艳出名了。
后来,郎显艳被评为“安徽好人”“安徽省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先进个人”。一时间,郎显艳成了县里的名人,她的故事在六安革命老区广为传颂。
要嫁就嫁军人
郎显艳原籍贵州省,苗族人,十多年前嫁到安徽省舒城县汤池镇,丈夫王大牛是在青藏高原服役的军人。
贵州、安徽、青藏高原,三者相隔千山万水,两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这要从郎显艳的经历说起。
小时候的郎显艳喜欢爬高上低,经常组织小伙伴们玩打仗游戏。有一次,老师在课上问大家的理想是什么,有人回答当医生,有人回答当教师,只有郎显艳与众不同,她想成为军人,像花木兰那样,为国立功;像刘胡兰那样,临危不惧。
但郎显艳初中毕业后,因家境困难只好回家务农。当兵的梦想始终在她的心里萦绕,她找了村里和乡镇人武部,却得知没有女兵名额。郎显艳非常失望,难过得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待了三天三夜。
当不了兵,郎显艳就下决心要嫁给军人。郎显艳有一个闺蜜,她的意中人是一位在青藏高原服役的军人。这令郎显艳十分羡慕,于是,郎显艳天天缠着闺蜜,托她的男友把他的战友介绍给自己。
有一次闺密的男友回乡探亲,带了几个战友的照片给郎显艳看,问有没有中意的。郎显艳看了又看,说:“就他,虽然有点瘦,但看着很实在,一定可以托付。”
郎显艳看中的这个军人,正是王大牛。在闺密男友的撮合下,郎显艳与王大牛开始了鸿雁传书,虽然一次面也没见过,但双方的感情与日俱增。
他们的信件,郎显艳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信纸虽已泛黄,却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第一次通信时,郎显艳在信中写道:“军人,我最崇尚的职业,虽然今生今世我无法成为军人,但我要嫁给军人。你守边疆我守家,军功章也有我的一半。”
还有一封信,是这样写的:“大牛你好!此时此刻,夜深了,四周死一般的静,但我的心却在咚咚地跳,分明是思念你的节奏呀。”
恋爱是甜蜜的,思念是撕心裂肺的。郎显艳开始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puls.com/xsebm/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