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宝妈和拾月酱聊护肤,说到自己最近休息不好黑眼圈加重都是宝宝闹的。
一问才知道她家宝宝晚上入睡特别难,睡眠时间短,白天的时候精力还特别旺盛,对一件事情的热情不超过5分钟,这可苦了这位宝妈,她跟拾月酱开玩笑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她能好好睡觉,可别再多动症了。”
说到“多动症”,感觉大家都特别爱把这个词用在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
脾气好一点的宝妈也许会说:“你是不是多动症啊?安静一点好吗!”
暴脾气的妈妈可能会直接动手,对着屡教不改的宝宝就是一顿“竹笋烧肉”……
大部分宝妈都觉得宝宝还小,“多动症”不是什么大毛病,就算熊也就熊这一阵,家里平时多教育,等孩子大点懂事了就好了。
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一则新闻
“多动症”孩子被同学家长联名上书要求劝退
强强7岁时被确诊为混合性多动症,上学期间在班里欺负同学,上课不好好听讲,班里统共几十个人,他打过的孩子就占了一半以上。虽然父亲孙坚认错态度良好,每次强强一犯事儿他就跑去学校里给人道歉,即使如此,担心强强带坏自家孩子的家长们还是坐不住了,一纸联名状递到学校请求劝退强强。
看到这则新闻,你是不是觉得强强同学的家长有些不通情理了?
关于多动症,你需要了解的事实
目前,国外学者认为,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3%-6%;
我国儿童患病率为4.31%-5.83%,粗略估计我国有-万患儿;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情会加重,轻则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重则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多动症从婴幼儿期间就会显露出症状来,然而要到5岁以后才能进行诊断;
多动症呈慢性过程,7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则将持续终身。
什么是ADHD?
ADHD即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多动症。
ADHD的主要特征为过动、冲动和不专注,这决定了ADHD患儿很难遵守规则行为或者维持固定表现,并且情绪极易起伏,看起来根本停不下来,而且常常陷入麻烦。
ADHD通常不是单独出现,它往往伴随着自闭症、读写困难、发展性协调困难等并发症。
如果在孩童时期不能对ADHD尽快确诊并正确应对,孩子长大后在日常生活、社交关系和工作表现上都会产生困扰,以至于变得缺乏自信、沮丧、不明原因的脾气暴躁,继而可能演变成破坏性行为障碍和情绪障碍,更严重的是,成年期的物质依赖、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都会大大提高。
ADHD症状都有哪些?
☆婴幼儿期间
难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坐不住、不安宁、易激惹、好哭闹;
难以入睡,睡眠时间短;
手脚经常舞动,并且停不下来;
学步后活动较同龄人明显增多;
无论何时何地,经常性地东跑西跑爬上爬下;
好捣乱好喧哗,容易摔跤和发生磕碰伤;
玩耍时不专注无长心,频繁地换玩具玩。
☆学龄期间(5岁后可诊断ADHD)
不遵守纪律、冲动任性、不听招呼、不服从管理;
不愿学习、常与同学吵闹;
上课时小动作突出、无法自制地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做鬼脸;
老师上课时接话、插嘴、敲桌子、在教室里走动;
课间课后急不可耐地和同学嬉笑打闹惹是生非。
确诊ADHD之前你能做的事有哪些?
如果你家宝宝还小,但是已经出现了上述的一些行为表现,在宝宝达到能够确诊ADHD的年龄之前,有哪些你能做的事情呢?
1.在医生确诊前,不要给孩子打上“多动症”的标签,更不能以应对多动症患儿的方法去对待宝宝;
2.饮食方面可以多给宝宝吃富含酪氨酸、铁和锌的食物,少给宝宝吃含水杨酸和铅的食物;
3.为宝宝制定一套规则,明确规定破坏了规则的后果和遵守规则获得的奖励,让宝宝明白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影响;
4.在宝宝焦躁不安的时候尝试教宝宝利用深呼吸和其它的一些放松方法来释放压力;
5.认可并奖励宝宝的良好行为,而不是仅仅抓住他的错误不放,如果他能够理解并且遵守规则,一定要舍得赞扬他,并让他明白他的好的行为可以产生的积极结果;
6.当宝宝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尽量给他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从视觉和听觉上减少刺激物(比如玩玩具的时候,把其它的都收起来一次只给两种);
7.合理提要求,一次不要说太多,以宝宝能够接受的内容多少为佳;
8.建立秩序感:宝爸宝妈应该以身作则,尽量让一切事情和摆放都能够井井有条,在这种环境下,宝宝也会受到正面的影响;
9.保证睡眠,好的睡眠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生活节奏会影响宝宝的注意力,所以宝爸宝妈要尽量为宝宝设计一个合理的生物钟。
ADHD都没出息?
天生淘气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难免会有父母师长这么说他:“你有多动症吧?这样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那事实是什么样的呢?ADHD患儿是不是都没前途?
NO!
ADHD因为难以受规则束缚,任性妄为,时不时天马行空一下,较普通人来说,他们更容易成为艺术家,而好动这个特性也让他们更容易被培养成优秀运动员……
比如被称为美国星爷的喜剧天才金凯瑞。
以及奥运历史上奖牌和金牌获得最多的运动员菲尔普斯。
综上,给孩子打上“多动症”的标签并粗暴地判定他们长大了没出息或者没成就是非常不对的事情。即使是真正的ADHD患儿,拾月酱也希望大家能够平常心对待,不要扼杀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同时,ADHD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这样对孩子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够降到最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