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宝都习惯躺在妈妈的怀抱中,妈妈哼着儿歌哄睡觉。当宝妈们被问到,为什么非要抱着宝宝睡呢?宝妈们纷纷表示:一放就醒!
确实,宝宝睡觉的问题困倒了很多新手爸妈,很多宝妈们搞不清楚多抱抱宝宝好,还是多让宝宝自己躺着好。
其实,新生儿在睡眠期间,宝妈们最好不要抱着;宝宝睡醒后,宝妈们可以抱抱,但也不宜时间太久。
为什么呢?1岁内的宝宝,经常抱着会有什么危害?
01影响骨骼发育
新生儿骨骼发育不成熟,非常的柔弱,如果经常抱着的话,脊椎可能就会呈现弯曲的形状,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对孩子的骨骼生长不利。
相反,如果让宝宝平躺在床上的话,既可以使他的身体放平,也大大的减轻了颈部的负担,因此除了喂奶换尿布等特殊的状况之外,不要过多的去抱宝宝。
02影响大脑发育
宝宝的发育需要经历一些大运动发育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九扶立。
如果经常抱着,宝宝得不到锻炼会造成运动迟缓,进而影响大脑的发育。
03影响睡眠质量
刚出生的小宝宝,一天24小时,除了喝奶之外,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宝宝经常被抱着摇晃哄睡,形成习惯后,一放到床上就会“落地醒”,这样来来回回地折腾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宝宝的生长,大部分都是在入睡以后,如果睡眠不好,就会影响宝宝的发育。
04形成被人抱着的依赖
经常抱宝宝,宝宝会习惯,进而产生依赖,没人抱着就会哭闹。
长此以往,宝宝会对家长们形成过度的心里依赖,不愿意接触新的小伙伴或者新的事物,进而导致脾气暴躁、任性,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性格的养成。
05容易导致肥胖
宝宝总是被抱着会缺乏运动,大运动发育会迟缓,宝宝容易体重超标,变成肥胖儿。
06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新生儿的消化能力比较弱,经常抱着宝宝容易压迫到肠胃,造成消化系统产生一些问题,所以最好还是少抱。
有些妈妈看到宝宝哭就抱,这也是不正确的。
新生儿不会说话,很多事情是靠哭来表达的,比如饿了、尿了、便便了、肚子不舒服了等等,他们就会哭,父母需要寻找宝宝哭的原因,而不是单纯的抱宝宝。
而且,新生儿哭的时候,全身的血液会加快流动,等于是在做运动,也会增加新陈代谢,是可以促进宝宝发育的。
那么,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适合抱宝宝呢?
宝宝醒着的时候,新手爸妈可以温柔的和宝宝说说话,抱着宝宝观察周边的事物,四处走走,增加宝宝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缓解宝宝的疲劳,同时增进与宝宝之间的感情交流。
如果要抱孩子,怎么抱才安全?
有些宝妈们喜欢一直抱着孩子,而有些则担心经常抱着孩子会形成依赖,就对宝宝不管不顾,即便宝宝哭了许久,也不会抱起来哄一下,这样其实也不好。
新生儿有被抱着的需求时,这样抱就非常安全。
3个月内宝宝要横抱
3个月之内的新生儿宝宝要横着抱,这是因为新生儿宝宝的颈椎和脊柱还没有成型,骨头非常柔软,竖着抱会增加宝宝颈椎和脊柱的压力,而横抱可以减轻宝宝颈背部的压力。
吃奶后可以竖抱拍嗝
新生宝宝吃母乳或者哭时,会吞咽下大量的空气,空气堆积在体内就会导致肠胀气,宝宝就会肚子疼。
因此,吃奶后要给宝宝拍嗝,竖抱拍嗝是比较常用的拍嗝姿势,让宝宝坐在膝盖上,身体前倾,拇指和食指扶住宝宝的头,手掌支撑住宝宝的胸口,然后用另一只手轻轻拍嗝。
除了拍嗝竖抱,其他情况不建议竖抱。
睡醒后可以适当抱抱
宝宝睡醒之后会寻找家人,此时可以适当抱抱、抚摸,跟他说说话,宝宝会感受到安全感,且语言交流可以刺激宝宝的语言发育和大脑发育。
其他小技巧
抱宝宝时,让宝宝的头部贴着妈咪的左胸心脏位置,宝宝听到熟悉的心跳声,会更有安全感,能更快地适应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