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开始半夜醒
年,笔者第一次惊恐发作后其实并未出现半夜醒的现象,而是未加干预后,自己查症状不节制、任由疑病,逐渐才发现自己开始半夜醒。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睡眠打断:一方面白天长时间疑病造成自己处于焦虑状态,从而在REM睡眠期交感神经兴奋,容易做恶梦、很累的梦;另一方面,醒来后感受到躯体症状进一步发生联想,让自己过度觉醒。
笔者记得,半夜醒来后,回忆自己做的梦都是很累的梦境,甚至伴有呼吸困难、梦魇等打断睡眠的情况。现在看来,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大脑会在REM期(快速眼动期)通过梦境整理白天的记忆和体验,在REM之间的间隔期,我们会存在几分钟的清醒时刻,大多数人是不记得的,但是如果你醒来伴有强烈的感受,和意识上的联想,就会让自己高度觉醒,从而发生“半夜醒”的情况。
参考文章:
现代人的睡眠困扰因何起?
如何保证睡眠质量?睡眠动力增强篇
半夜醒为何常态化
其实半夜睡眠打断过程偶尔出现几次,我们会很快回到整段睡眠的状态,但如果持续一个月以上,那么则会形成一种习惯。其实在工业文明以前,我们就是分段睡眠的。
参考文章:半夜醒来睡不着怎么办?
除了焦虑症、抑郁症患者之外,刚刚有新生儿的父母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孩子大一些后,有些人则会保留半夜醒来的习惯。这种习惯的维持,其实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就是你半夜醒来后,是否存在让自己保持觉醒的微习惯。
怎么理解这种微习惯呢?
笔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对半夜醒抱有一种认知偏差,认为这是一种睡眠障碍,而且是不可逆的。因为它频繁发生和一些资料显示,似乎都在强化自己对这件事的错误认知:长期的睡眠障碍都难以解决。所以,每次发觉半夜醒来,都会第一时间确认自己的脉搏、躯体症状的表现。其实这种微习惯的背后就是担心自己会出现急症。
还有很多人,半夜发觉自己醒来后,就会去看看孩子被子是不是盖严了,看看时间之类,背后的心理机制其实都是维持半夜醒常态化的微习惯。
半夜醒的煎熬期
如果你形成了常态化的半夜醒,并且一直对半夜醒存在认知偏差,那么就会形成一些对抗的心理机制。比如,笔者曾认为半夜醒是自己身体的问题;笔者还会认为半夜醒睡不着,第二天自己会没精神,影响工作。其实出发点是好的,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高效率的睡眠,而不是在深更半夜浪费时间。
在早期频繁出现半夜醒的时候,笔者还往往伴有一些诡异的躯体症状,比如后脑勺像是被撞击一样,以至于笔者每次认为是脑卒中的前兆,导致这段时间频发惊恐发作。其实现在反思,这都是认知偏差造成的。加上白天的焦虑情绪蔓延,晚上被REM间隔期活跃的交感神经打断睡眠也实属正常。
所以,躯体障碍和认知偏差的结合,基本上是半夜醒来煎熬的根本原因。
原来半夜醒是“正常的”——先让自己平稳的醒来
随着笔者深入练习正念冥想,白天的焦虑状态极大的改善,躯体症状也有所减轻。很多时候,半夜醒来,躯体症状也不是很明显了。笔者发现,只要白天没有频繁的疑病,胡思乱想,晚上梦魇惊醒的几率就会大幅下降。
参考文章:
浅谈正念冥想体验
再后来,醒来后发觉自己虽然存在躯体症状,也会使用身体扫描和思维解构法先稳定一番,平静了就去趟厕所,排空自己的膀胱。
这个阶段中,虽然半夜醒来基本不算煎熬,但是半夜醒这件事依然是笔者的心头一患。
笔者曾经也看过很多关于睡眠科学的书籍,当偶然看到一条关于前工业文明时代的睡眠现象时,引起了笔者强烈的兴趣。大致就是说,一觉到天亮是电灯泡普及后的晚近睡眠行为,在此之前,人们夜晚是分段睡眠的(半夜醒来睡不着怎么办?)。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人类的基因不可能几百年的时间就完成更新,所以,分段睡眠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是我们现代社会要求我们一觉到天亮。虽然,内心依然在纠结半夜醒带来睡眠时间浪费的问题,但至少,笔者不再担心半夜醒是身体问题了,而是认为,这就是人类的某种本能而已。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笔者基本上可以对应半夜醒来的煎熬了。
下一篇我们将介绍如何接纳半夜醒以及笔者如何与整段睡眠不期而遇,且听下回分解!
传递爱意,点击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