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救治
新生儿气胸第一例在市二院完成
近年来,市二院进一步改善医疗行动服务,各科室开展“岗位大练兵”、“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应急演练”等措施,加强DMT(多学科联合诊疗)等工作,医院技术服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年6月6日上午10:16,一位刚出生8小时48分钟的男性患儿被家人送到市二院新生儿科,患儿肺炎重,出现了自发性气胸,且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经新生儿科积极抗感染、吸氧等综合治疗和胸外科及时有效的胸腔引流等抢救措施,医护人员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始终没有放松警惕,进行特级护理,患儿住院12天痊愈出院,该患儿系我院新生儿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救治新生儿气胸的第一例。
患儿到院时,一般情况较差,主任蒋艳红立即查看患儿情况,此时患儿肤色青灰、反应差、呼吸困难。蒋主任快速查看患儿的同时了解病史:患儿系G4P2孕37+2周、头位,于年6月6日01:28在医院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g,生后无窒息抢救史。入院时:呼吸:86bpm,一般情况及反应差,刺激停止后哭声停止,颜面、口唇、口周、四肢肢端青紫明显,颜面、双上臂可见散在於点,咽红,呼吸86次/分,呼吸不规律,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啰音,心率:bpm,节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部无特殊,四肢凉,双下肢无水肿,肌张力低。
诊断:1.新生儿肺炎2.新生儿气胸3.呼吸衰竭(Ⅰ型)4.高乳酸血症5.感染性黄疸6.动脉导管未闭7.卵圆孔未闭8.肺动脉高压(轻度)9.挤压综合征。
6月6日胸片提示:新生儿肺炎。6月6日床旁心脏彩超提示:动脉导管未闭,大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小缺损,三尖瓣返流(轻度),肺动脉高压(轻度)。
入院后给予头罩吸氧,抗感染等治疗,患儿血氧饱和度能维持在93%-95%之间,患儿6月7日07:30左右,患儿突然出现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在72-82%左右,且三凹征(+),左肺呼吸音未闻及,立即给予床旁胸片,结果提示左侧气胸,左肺组织压缩约50%,右侧少量气胸,气管纵膈轻微右移,再次复查血气分析:氧分压:46mmHg。
时间就是生命,新生儿科立即请胸外科罗飞鹏副主任医师到科室进行会诊,经与家属沟通协商,医护讨论后给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儿呼吸困难逐渐好转,后6月7日15:30予复查床旁胸片提示:左侧压缩肺组织基本完全复张,左上胸见引流管留置,现双肺纹理模糊,肺内少许小片絮影,右胸叶间胸膜显示,邻近肺野局限性透亮度增高,6月8日给予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
时间就是生命,新生儿科立即请胸外科罗飞鹏副主任医师到科室进行会诊,经与家属沟通协商,医护讨论后给予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儿呼吸困难逐渐好转,后6月7日15:30予复查床旁胸片提示:左侧压缩肺组织基本完全复张,左上胸见引流管留置,现双肺纹理模糊,肺内少许小片絮影,右胸叶间胸膜显示,邻近肺野局限性透亮度增高,6月8日给予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
资料:
新生儿气胸:新生儿气胸是新生儿急危重症,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肺泡过度充气,肺内压增高、使肺泡破裂所致,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且变化快等特点,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直接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新生儿气胸的发生与窒息、肺部感染、呼吸窘迫等因素有关。传统闭式引流手术创伤大,术前等待时间长,局部组织损伤、出血、感染风险较大;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术,抽气后直接连接无菌水封瓶,可实现闭式引流的作用,大大缩短了术前等待时间,同时创伤小、出血感染风险低,有效避免二次操作,提高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图文:段杏花
审核:杨继承
责编:段杏花、杨艳、赵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puls.com/xsetn/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