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地来说,糖尿病就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一种代谢疾病,因为现代医学尚无法彻底治愈糖尿病,许多人看到自己血糖偏高的检查结果时,都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应不应该吃一点降糖药。
那么,血糖偏高是不是就意味着已经得了糖尿病呢?如果不是的话,这段时间不吃降糖药会发展成糖尿病吗?
体检结果显示血糖偏高,是糖尿病吗?李先生今年45岁,平时工作比较忙,应酬也比较多,不管是饮食习惯还是日常生活习惯都不太健康,他三餐不定时,经常大吃大喝、暴饮暴食,还不愿意运动。
眼看着人到中年,李先生也没能逃脱“发福”的命运,看着李先生越来越大的肚腩,李先生的家人开始担心他的身体健康情况。
前段时间,李先生在家人的催促下去做了体检,刚刚才拿到体检报告。李先生一看,他空腹时候查的血糖达到了6.5mmol/L,报告上提示他血糖偏高,这下可让李先生有些担心了。
在家人的建议下,医院进行了复查,结果显示,李先生空腹时血糖为6.6mmol/L,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为8.2mmol/L。
医生表示,李先生的血糖确实已经超过正常值,有些偏高。医生的结论让李先生更加担心了,他问道:“这是不是说明我得了糖尿病?”
医生告诉李先生,以他现在的情况来看,还处于血糖偏高的阶段,暂时够不上糖尿病,可以说是处在“糖尿病前期”。因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超过7mmol/L或是餐后2小时的血糖超过了11.1mmol/L,但是李先生的血糖尚未达到这一标准。
流行病学的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状态,而如果患者不对血糖偏高的情况进行干预,那么大约会有5%-10%的人会从糖尿病前期正式进展为糖尿病。
当然,就算最终病情没有发展成糖尿病,高血糖对于人体也有着很大的危害。
高血糖对于身体有什么危害?医生告诉李先生,一般而言短时间或是偶尔出现的高血糖,对于人体的危害比较小,因为人体在运动过后,或是情绪激动的状态下同样可能会出现短暂的高血糖,另外,如果一次性吃了太多升糖快的食物,同样会导致血糖偏高。
但在这些情况下,人体能够较快地将血糖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如果长期血糖偏高,那么就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可挽回的损伤。
从比较轻的方面来说,高血糖可能会让人经常感到疲劳、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为如果体内的胰岛素和血液中的糖分关系失衡,将会导致人体无法分解、转化糖分,患者就容易感到疲劳,同时,人体要依靠分解蛋白质、脂肪来获取足够的能量,体内蛋白质的降低,就会导致人体抵抗力的下降。
高血糖会导致人体的电解质紊乱,也会造成人体失水或是产生高渗状态。因为高血糖的患者体内的葡萄糖会随着尿液一同排出体外,可能会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人体产生脱水的症状。
而人体细胞脱水后,细胞外的渗透压就会升高,导致细胞内的水分进一步流失,这有可能引起脑功能障碍甚至高渗性昏迷,严重的话可能会危及生命。
长期的高血糖还会对人体的肾功能、胰腺功能、心血管等造成损伤,这一类患者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会明显增加。例如,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肌酐升高,这可能意味着患者的肾功能开始出现损伤,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就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甚至是尿毒症。
例如,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的损害,令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进一步下降,调节血糖的作用进一步降低,从而引发糖尿病。
再例如,长期的高血糖可能也会引起高血脂,这就有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甚至令患者患上冠心病,出现心肌梗死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此外,高血糖还可能会导致人体眼底的病变,致使视力减退等,可以说,高血糖是一种对人体危害严重的疾病,一旦患者发现自己的血糖偏高就应当引起重视。
听到医生这么说,李先生更加担心了,他询问医生,那按他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应该吃降糖药了?否则发展成糖尿病可糟了。
不吃降糖药,会发展成糖尿病吗?医生告诉李先生,虽然持续的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现在就要吃降糖药。
在医学上,糖尿病大体上分为两类,1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B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引起的,患者通常在幼年或是青少年阶段就已发病,但是这一类患者仅占我国糖尿病患者的5%左右,其实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糖尿病。如果患者患上了1型糖尿病,那么就必须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或配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
但李先生的情况并不属于这一类型,假如未来李先生的血糖进一步升高,那么他可能会患上2型糖尿病。
我国有95%以上的患者所患的都是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都已经明确,不良的生活方式正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因此,如果李先生想要避免由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
医生告诉李先生,他应当从现在开始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并加强运动、注意减肥,医院进行复查,看看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不能让李先生的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
如果在改变生活方式后6个月,李先生的血糖仍然无法恢复正常,那么他就需要根据医嘱服用一些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了。
医生提醒道,在糖尿病前期积极进行干预,有可能让李先生“逆转”成为血糖正常的人,即使无法恢复到“完全正常”的水平,那么积极干预也能够拖延李先生患上糖尿病的时间。
尽管糖尿病的发生和遗传因素有关,已经有研究发现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但一项持续了30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在糖尿病前期积极进行干预的患者,其糖尿病发病时间平均延迟了3.96年,累计发病率也有明显的降低。
因此,一定要重视糖尿病前期的干预,争取能够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一定的药物治疗来“逆转”血糖。
那么,在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做一些什么来逆转血糖呢?
重视糖尿病前期,“逆转”血糖医生告诉李先生,在糖尿病前期,他可以通过做到以下几条来对糖尿病的发展进行积极干预。
首先,要改变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在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参考糖尿病的情况进行饮食控制。简单而言,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主食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谷物、杂豆类食物的摄入。在烹饪的手法方面,应当注意少油、少盐、少糖,患者也应该少吃一些烟熏、腌制的食品,以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如果喜欢吃水果,那么就应当选择一些低糖的水果,并注意合理安排吃水果的时间和数量。
其次,要增加运动,并开始减肥,将体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医生提醒,增加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有着很大的好处。一方面,增加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减肥,有研究显示,腰围超标可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这就会导致患者的血糖进一步升高,因而,降低体重、缩小腰围,有助于帮助患者将血糖降低到合理的范围内。另外一方面,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保持3次半小时左右的运动就能够达到和服药几乎相同的效果:令体内胰岛素敏感度提高30%。因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增强运动能够帮助降低血糖。
如果患者的身体条件允许,可以保持每周分钟左右中等强度的体力运动,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第三,戒烟很重要研究表明,吸烟不仅会造成身体多个脏器的损伤,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程度升高,从而导致血糖升高,乃至发生糖尿病,因而,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应当严格戒烟。第四,保持良好的睡眠睡眠对于血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患者长期每日睡眠不足6小时,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将会增加2倍。最后,患者应当定期监测血糖和体重,以便能够及时发现血糖的异常而如果患者已经进行了药物干预,那么就应当同时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以便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的情况与风险。同时,定期称体重,并检测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控制糖尿病的发展进程也有着一定的好处。
李先生听到高血糖的症状还可以逆转后,松了一口气,表示回家之后一定积极做出改变,争取让自己的血糖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