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教育经
以前,很少会有家长让刚刚升上初中的孩子独自去校内住宿,一来是学校环境不好,怕苦了孩子,二来也是觉得孩子太小,担心他们照顾不了自己。
但是如今时代早已不同于往日,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很多父母选择了把孩子送到学校里生活。
只不过住宿和走读,二者之间的差别还是非常之大的,一旦选错,甚至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走读和住校差在哪里?选错了直接影响到成绩,不要到最后才后悔莫及毕竟对于学生而言,生活中的一切基本上都是为学习而服务的,因此日常生活还是和成绩息息相关的。
一:到校时间不同
很多学生之所以选择住在校内,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家到校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过长,更有甚者,一天上学8个小时,光是在路上就能消耗3个小时的时间。
这三个时间虽然说也称不上浪费,但却完全可以用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或是早早去教室里面自习读书,亦或者是去操场运动锻炼身体,就算是什么都不做,仅仅是睡觉都能比走读生多休息一段时间。
走读生与之相比情况就略微差了许多,毕竟学校周围的“学区房”有限,大多数学生居住的地方还是和学校有一定的距离的,这就导致了他们每天必须要早起准备赶路,放学回家还占用了一定的做作业时间,再加上玩耍,睡眠所剩无几。
一部分自制力较差的走读生睡眠不足一直犯困就是这个原因,而睡眠不足所导致的后果不仅仅是影响成绩,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就目前的医学观察,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将会直接导致神经衰弱、脾气暴躁、记忆力下降、肠胃功能下降等“亚健康”状态,而这必将会对身体正处于发育期的学生造成巨大的危害。
二:学习状态不同
此外就是二者的学习状态有所不同,在这方面上走读生是要远远胜于住校生的。
虽然说住宿生整个学习阶段基本都生活在学校当中,但是生活在学校当中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就一定会变好,甚至于事实和想象的完全相反。
绝大多数的学生因为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之中,平日里吃穿不愁,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自然也不会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因此在远离父母的校园当中,自然会不可避免的对学习产生懈怠之心。
相较之下走读生每天回家基本都能得到父母的监管,如此一来就算是尚未对学习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也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家中的环境对于学习也有更多的“适配性”。
总体来说,走读生的学习状态是要好于住宿生的。
三: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同
对于住宿生而言,除了在教室上课以外,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宿舍和同学一起度过的,舍友基本上就已经贯穿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长时间的集体生活,毫无疑问也会对个人的社交能力起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作用,这同样也是大多数住宿生社交能力强于走读生的原因。
而走读生每天放学之后都要回家,在学校的时间绝大部分也都只能用来学习,所以和同学的相处时间相较于住校生而言并没有那么长。
短时间的相处对于友情的建立并没有什么帮助,所以说就一般性而言,走读生的集体观念是弱于住校生的。
综上所述,走读生和住校生二者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之大的,并且还都会对学生的成绩造成影响。
毕竟对于学生而言,成绩就是一切,成绩的多寡,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命运,很多家长就是因为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随随便便的就做出了决定,最后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到了最后即便是后悔也晚了。
所以说,在住不住校这件事上,一个正确的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走读生和住宿生各有优劣,该不该送孩子住校,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出判别其实这个选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同,选择自然就会有所差别,不过大体上还是可以根据以下几点做出判别。
第一点:家庭居住地址过远,上学赶路时间超过1.5小时的
就像前文所说,赶路的时间虽然称不上是浪费,但却可以用来做一些其他更有意义的事。
如果家庭住址太远,以至于上下学总共消耗的时间超过了3个小时以上,上学就成了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不仅学上不好,身体素质也会随之变差。
因此,赶路时间超过1.5小时的建议住校,反之可以走读。
第二点:环境对学习有很大影响,学生自制力不强建议走读
在周围全部都是“适龄玩伴”的情况下,让一个孩子保持对学习的专注毫无疑问是奢侈且不现实的。
这个时候个人专注力强大与否就显得十分重要,正则能在“嘈杂”的环境里持续成长,反则会被环境逐渐同化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因此,自家孩子自制力不够强大建议不要住校,走读对于学习更有帮助。
结语俗话常说“恶魔都藏在细节之中”,相反,如果能够处理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那么他们将毫无疑问的走向成功。
而住校与否就是这样一处细节,家长的选择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也非常重要,万万不可因为自己的轻慢就断送了孩子的大好前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