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觉,早已经是一个社会性健康问题,《健康中国行动(-年)》将睡眠健康纳入主要行动指标,指出“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应为7—8小时”。
然而现实生活中超过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就是失眠,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失眠是一种常见病,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
失眠与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密切相关,失眠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解决睡眠难题成为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命题。
大部分的失眠患者,选择吃安眠药来解决睡眠问题,而安眠药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往往治标不治本,还伴有依赖成瘾和一系列药物不良反应,剂量越吃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提倡科学有效的睡眠治疗手段成为当务之急。
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蒋晓江教授最近接待了一名患者,这位患者年近50,10多年来睡眠质量一直较差,最近情况愈发严重,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有时甚至一宿就没有合过眼,人处于恍惚的状态,整日昏昏沉沉、头痛欲裂、莫名烦躁、食欲也没有。
失眠带来的痛苦就像一个魔咒,将患者折磨得几近崩溃,痛不欲生。
这位医院求诊,被诊断为顽固性失眠,但是各种治疗、吃药都不见效,辗转找到蒋晓江主任求诊。
蒋主任对患者的病因、病程、症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医院麻醉科钟河江主任一道进行会诊,根据患者要求,决定采用一种专治顽固性失眠的治疗方法——麻醉睡眠诱导技术。
麻醉诱导顺利结束,蒋主任为患者制定了针对性的物理和药物治疗方案。一个疗程结束后,患者的睡眠完全恢复正常状态,他开心地表示,“现在不需要安眠药也能自然入睡了,且睡眠时间达到8个小时,一觉睡到天亮的感觉真是太幸福了!”
蒋主任介绍,采用麻醉睡眠诱导技术治疗失眠,顽固性失眠患者一般需要3-5个疗程,每个疗程住院3-5天,每两个疗程间隔一个月。出院后,90%以上的患者睡眠质量有大幅改善,不需要再服用助眠药物便可自然入眠。
蒋晓江教授带领团队首次临床运用麻醉睡眠诱导技术,可以追溯到年,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包括安眠药成瘾的,每天需要靠大量安眠药入睡;或者吃了安眠药以后睡眠依然不好的患者。
经过10多年的不断论证和完善,目前麻醉睡眠诱导术已成为专门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成熟技术,医院引用该技术开展临床治疗。
蒋晓江介绍,“麻醉睡眠诱导技术”是通过全麻和睡眠在神经生理上的某些相似性,寻找全麻恢复睡眠剥夺后的睡眠平衡的可能。运用麻醉性药物异丙酚诱导睡眠平衡恢复,再经过针对性的物理和药物治疗,使患者恢复自然的睡眠周期,从而达到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一种方法。
研究表明,顽固性失眠症患者存在着一个中枢过度唤醒区,全麻药——异丙酚通过模拟某些引发和维持睡眠的重要脑区活动发挥作用,并可能激活内源性促睡眠通路,最终达到抑制中枢过度唤醒区、恢复睡眠平衡的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需严谨地根据患者的睡眠障碍程度精准给药,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全程保护患者安全。该项技术的开展实施需要多科医生协同合作,在药物使用计量、时间点等多方面谨慎周全考虑。如选择全麻药物,异丙酚除全麻作用外,尚有镇痛、镇吐、脑保护及抗惊厥等作用,适合于神经科患者选用。另外,精准掌握异丙酚的剂量及给药速度(通过药泵掌握异丙酚注入速度)、疗程等技术。
麻醉睡眠诱导技术有效解决了长久以来对顽固性失眠症患者束手无策的治疗难点,应用全麻诱导睡眠平衡恢复来治疗顽固性失眠症患者,为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它解决了许多其它措施均无法达到的睡眠诱导问题,如低血糖疗法等措施均不能奏效的患者,通过全麻睡眠诱导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睡眠专家』蒋晓江简介
重庆健管会睡眠专委会成立神经疾病中心副主任兼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原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国麻醉睡眠诱导技术开创者,从事神经病学及睡眠医学的临床、教学及转化医学研究40余年。其首创的麻醉睡眠诱导技术治疗慢性失眠症有关论文在国外SCI发表后,受到国外多位麻醉学、睡眠研究等领域专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fenpuls.com/xsehl/1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