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编整理了健康管理师备考中常见的易考知识点(上),今天整理的是下,希望大家在备考期间能够认真学习,在考试时间确定后也不慌乱。
易考点9:糖尿病流行病学
糖尿病患病率:
《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显示,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年患病率上升的4.5%;年患病率为9.7%;年患病率为10.9%。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糖尿病前期空腹和餐后血糖已经升高,但是没有达到诊断糖尿病的程度,属于糖调节受损(IGR)阶段,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或二者都有。这是二型糖尿病的前奏和必经之路。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如果不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最终会走向糖尿病。我国成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7%。
判断标准:空腹血糖调节受损:6.1≤~7.0mmol/L和(或)
糖耐量受损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mmol/L。
易考点10: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亲属中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8倍。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一般高于60%,而1.2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2.肥胖(或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体质指数(BMI)均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
3.体力活动不足:活动少的人与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2-6倍。
4.膳食因素:高能量饮食是明确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膳食危险因素,缺乏纤维素的膳食也可能与发生2型糖尿病有关。
5.早期营养:低体重新生儿较高体重新生儿在成长期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母亲营养不良或胎盘功能不良可以阻碍胎儿胰腺β细胞的发育。
6.糖耐量损害: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一般也高。
如空腹血糖6.1≤--7.0(不含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就算糖耐量受损,不算糖尿病。
7.胰岛素抵抗(IR):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期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高血压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血压者高。其他如文化程度、社会心理因素、出生及1岁时低体重、服药史、心血管疾病史也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影响健康因素: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物质环境)、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四大行为危险因素: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身体活动和不合理饮食)、生物遗传因素、卫生服务。
易考点1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临床表现、诊断、分类
分类: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
诊断: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可基本明确冠心病。
特点:
1.诱因:常由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或心动过速而诱发。也可发于夜间。
2.部位及放射部位:为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疼痛范围如手掌大小、界线不清。
3.性质:压迫、紧缩或发闷,有时有窒息和濒死感,伴焦虑、冷汗。
4.持续时间及缓解: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1-5分钟而自行缓解,偶尔可长达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而缓解。
急性心肌梗死持续时间久(多在半小时至几小时),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需要使用麻醉性镇痛药。
诊断: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等于50%。
二、冠心病流行病学
常以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计算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病率,
以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慢性冠心病死亡计算冠心病死亡率。
易考点12:冠心病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愈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愈严重,发生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也愈高。
2.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
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害)为粥样斑块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益)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
3.超重和肥胖:
肥胖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肥胖能使血压和血清胆固醇升高。
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2-4倍,冠心病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5.生活方式
①吸烟,烟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②饮食,冠心病高发区饮食往往富含脂肪,尤其是肉和乳制品。植物油和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甘油三酣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膳食纤维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③身体活动,缺乏体力活动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活动量者的1.5-2.4倍。
6.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
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联合危险因素越多,动脉粥样硬化或发生合并症的可能性越大。
7.其他
冠心病家族史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独立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忧虑、时间紧迫感与冠心病发病关系不明确,但是对已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诱发其急性发作。
易考点13:临床表现和诊断
1.脑梗死(安静时发作)
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特征:多数在安静时急性起病,活动时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脑栓塞起病一般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临床表现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头颅CT和标准头颅磁共振(MRI)可以排除脑出血,但在发病24小时不能显示病灶,24小时后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早期显示缺血组织的大小、部位。
2.脑出血(兴奋时发作)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临床特点为: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头颅CT扫描是诊断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准确、清楚地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等。
3.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是其最常见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症状:为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明显。头颅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
易考点14: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除了年龄、性别、种族、家族遗传等不可改变因素外,尚有许多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颈动脉狭窄、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不合理等。
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这种关系是一种直接的、持续的、并且是独立的。
2.心脏病: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两倍以上。
3.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两倍。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病情控制程度有关。
4.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有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有益)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5.吸烟:是一个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危险度随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包括被动吸烟。
6.饮酒:酒精摄入量和出血性脑卒中有直接的剂量相关性,酒精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脑卒中增加,包括升高血压、导致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等。男性喝白酒不超过50ml(1两,酒精含量小于30g),啤酒不超过ml,葡萄酒不超过ml(女性减半)可能会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
7.颈动脉狭窄:研究表明65岁以上人群中有7%-10%的男性和5%-7%的女性颈动脉狭窄大于50%,狭窄程度为60%-99%的人群中脑卒中的发病率为3.2%。
8.肥胖: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关。国内对10个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肥胖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2.2。
9.其他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叶酸,维生素B6.、B12可降低)、代谢综合症、缺乏体育活动(规律体育锻炼)、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等。
易考点15:慢性肺阻塞疾病临床表现和诊断
概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全球死亡原因第四位/)
(一)症状体征:
1.慢性咳嗽为首发症状。
2.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
5.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二)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测指标
1.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秒率,是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肺功能测定指标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
2.胸部X线检查:前期X胸片无明显变化,后期出现肺纹理增多、紊乱。主要X线特征为肺过度充气。并发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时,除右心室增大的X线特征,还有肺动圆锥膨隆。肺门血管扩大及右下肺动脉增宽。
3.血气检查:气血异常表现轻中度,低氧血症。随病情发展,出现高碳酸血症。
(三)诊断
凡具有吸烟史,和(或)环境职业污染接触史,和(或)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史者均应进行肺功能检查。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肺功能测定指标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
往期推荐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易考点汇总(上)健康管理师纳入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工种!背!年健康管理师考试记忆口诀!提分!健康管理师易考计算公式汇总看都看完了,还不点这里试试??阅读原文免费领取健康管理师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