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介绍过冯特。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冯特也被公认为心理科学的建立者、组织者和系统化者。莱比锡大学成为当时世界心理学的研究中心。
与冯特同时代的心理学家还有很多,例如艾宾浩斯、缪勒、布伦塔诺、屈佩尔等人。他们都对发展心理科学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今天要介绍的是艾宾浩斯,艾宾浩斯最为主要的研究在记忆方面,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了。
一、艾宾浩斯生平
赫尔曼·艾宾浩斯,-。艾宾浩斯出生于德国的巴门,17岁时在波恩大学时学习历史学与语言学,后来对哲学产生兴趣,23岁时获得波恩大学的博士学位。在游历英国期间,购买了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在该书的启发下开始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年与柯尼希共同创办了《心理学与感觉生理学杂志》,这本杂志成为冯特实验室以外的德国心理学家的主要论坛。艾宾浩斯还有一段关于心理学的名言: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艾宾浩斯的著作:
《记忆》
《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纲要》
二、关于记忆的研究
1、关于记忆的研究手段
记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冯特认为不能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而艾宾浩斯打破了这种观点,从严格控制原因来观察结果,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他专门创造了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
无意义音节是指用字母拼成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使联想的内容结构划一,排除成年人用意义联想对实验的干扰。这种无意义音节只能依靠重复的诵读来记忆,这样就是记忆效果一致,方便统计和分析比较。
节省法又叫重读法。是指从第一次诵读实验材料至第一次能够完整的背诵实验材料,记录这个时间长度和诵读次数。24小时之后,再次诵读这份实验材料,记录直至能够背诵所需要的诵读次数和时间。比较两次时间长度和诵读次数,看看节省了多少。
2、关于记忆的研究结论
艾宾浩斯发现,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但是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这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从学习之后就开始了,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关系这一心理现象以前就有,但是艾宾浩斯是第一个精确找到了他们之间的规律。
通过艾宾浩斯的研究,还发现,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久,记忆内容保持的越久。但是他也认为过度学习是无益的。
还有研究发现,将一定的实验材料分配到几天内学习,要比集中在一天内学习的效率要好。这也是分布学习和集中学习比较研究的开始。
最后,他还认为睡眠对记忆保持有利,这一点在近年来的实验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三、对艾宾浩斯的评价
艾宾浩斯对记忆的实验研究是心理学史上的首次,是首创工作,为心理学打开了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新局面,大大促进了记忆心理学的发展。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艾宾浩斯的研究也有一些不足之,对记忆过程只做了定量分析,对记忆内容性质上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
艾宾浩斯虽然对心理学的理论或体系没有什么特殊的贡献。但是,他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他所开创的学习和记忆的研究上,还表现在整个实验心理学方面。